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终日被短视频包围,处于信息茧房中,乃至于变成一些流量思潮的提线木偶,不再有自己的思想。不可否认,我也有这样的倾向。为了摆脱这种趋势,只能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写作也许应该有意义、有价值,但有趣也很重要。文字先能娱乐自己,才能娱乐他人。
很多聪明人都看不懂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更何况一个普普通通的我呢。我觉得自己是个勤奋但不够有天赋的人。所谓天赋,应该就是像海南这种与国内各省迥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全国独一份,有天赋的人也是如此鹤立鸡群。
但在那些晦涩未明的未来中,仍然有些确定性封存在,便是追求生命的意义。虽然我没什么天赋,但我可以勤奋、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写出一部部有意思的作品。
很多作家共同点是精神痛苦比较多,才有强烈的倾诉欲,引导他们走上创作之路,但这些不足以支撑写作对时间和精力的要求。人活天地间,只有物质基础才能供养我们的身体,进而提供好的身体状态和生活环境来供养我们的灵魂,支撑我们对文学的追求。
我年轻的时候,本能地看重感情,不在乎物质,但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让我明白物质的重要性。起码物质可以让自己多些选择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生活的生活方式生活。听说很多作家为了生计都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这些阅历反而又为自己的作品提供灵感。我的问题在于阅历太少,还是要注重这方面的积累,走出自己的圈子,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同的生活环境、风俗文化为人们提供润物细无声的潜在印象。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总会想象出关于山林的故事,生活在海南的人们总会想象出发生在海边或椰林的故事。
还记得,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喜欢哪个城市就在哪个城市生活几个月,深度感受这个城市的一切。这些年一旦这个想法抬头,总会有另一种声音抬头,这种生活只有在财富自由之后才能做到。可能这是很多人压在心底的梦想,所以,每逢假期,那些旅游景点才会挤得人山人海。
现在我的理想依然如此,却因为写作变得更具体。我依然希望去不同的地方小住几周,体会当地的风俗人情,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故事中,让故事更有色彩、更有趣。
(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