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调之一:“物老则为怪,杀之则已”
1、此基调解释了各类鬼灵精怪的来历和人类对待它们的正确态度。
2、来历:各种家畜,还有龟、蛇、鱼、鳖、草、木之类的东西,年头久了都会被神灵依附,然后就会兴妖作怪。
人们称之为‘五酉’。 所谓‘五酉’,就是说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都有这种怪物,它们无所不在 。‘酉’的意思是‘老’,‘物老则为怪’。”
3、这就说明鬼灵精怪其实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必大惊小怪。
4、知道其底细了,怎样对待它们?
——杀之则已。
5、没有害人的鬼灵精怪也杀吗?或者,对人类示好的鬼灵精怪也杀吗?
——是的,一律杀之。
二、基调之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1、此基调解释了为何“一律杀之”。即使对人类示好的鬼灵精怪,人类也不能跨越门派偏见,与它们合奏一曲《笑傲江湖》。
2、对人类示好也杀,这看起来不可理喻啊?
3、在不可理喻的情节背后,是特定时局下的特定心态
4、历史由西晋转入东晋,正是所谓“五胡乱华”的时候,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在中原故土和汉人厮杀,把中原汉人驱赶到长江以南,史称“衣冠南渡”。
5、那是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候,由此而来的心态异常是会很自然地反应在文字作品里的。当我们理解了这个道理,就很容易理解《搜神记》里许多看似不可理喻的情节安排。
三、《搜神记》里的相关故事
1、干宝亲历两件事情:父亲生前的侍女在合葬十年后,仍活着;哥哥得病断气几天后,竟然醒了。
——亲身经历成为他写《搜神记》最好的缘由,目的是“明神道之不诬”。
2、孔子见鬼的故事: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陷入困境,连饭都吃不上。遇鱼精刁难,经孔子提醒,子路打赢了神鱼。
——借孔子之口来告诉我们鬼灵精怪是如何诞生的:物老则为怪(五酉)。
——借孔子之口来告诉我们鬼灵精怪的行为模式:“因衰而至”
3、三家人对狗精的不同态度:李叔坚家的狗精各种搞怪不害人,不理它,结果它自己死了;来季德的狗精太烦人,被打死;田琰的狗精害人,被打死,捎带其妻子羞愧自杀。
——人类和鬼灵精怪“正确的”相处模式:不理它;不怕它;弄死它。
——男权社会道德立场是:女人有了不贞的污点,即便不是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也只有自杀这一条路可走。
4、李寄斩蛇:蛇妖经常吃人,智勇双全的适龄小女生李寄自告奋勇去做祭品,结果杀掉蛇妖,为民除害。
——道德训诫:在可怕的神秘力量面前,与其怀着敬畏之心去膜拜、献祭,或者逆来顺受,畏畏缩缩地去送死,不如拿出螳臂当车的勇气去拼命,万一赢了呢。
5、度朔君的故事:妖怪度朔君非但没有害人,还很有助人为乐的精神,但即便这样,曹操也还是要斩妖除怪。
——鬼灵精怪的行为模式:人衰(suī)就会被鬼欺负,鬼衰就反过来被人欺负。这就是一种自然规律,和人是好是坏,鬼是好是坏,都没有任何关系。
6、燕昭王的古墓旁狐狸精的故事:该狐狸精品质上有各种完美,道德上没有任何瑕疵,也没有像度朔君那样在政治上站错了队,而且对人类充满善意,而和他打交道的人类也很完美,绝不像曹操那样霸道,彼此还都有着高超的文艺修养,结局:被扔到大锅里煮死。捎带古墓前的华表也被砍。
——这里面反映出来的,就是《搜神记》的第二个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7、 “马生人”、“女人变成了男人,竟然还娶妻生子。”、“狗戴帽子(即使已证明是有人捉弄)”、“母鸡变成公鸡”、“小情侣历尽生死磨难终在一起”、“三男同娶一女”、“妻吃夫、夫吃妻”……
——这些,以及上面的那些,都反应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风俗、信仰和最深刻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