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本《世界上最简单的行销课》著 / 宫永博史
如果只能选一本书作为行销入门学习书,那我会推荐宫永博史的《世界上最简单的行销课》。
作为曾经广告学的学生,专业课上听到的大多是类似如何从分析到定位,如何从广告诉求到表达策略,等到真的到实践操作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不是一板一眼就能解决,在书籍里学到的知识,往往和公司实地遇到的情况大不相同。
说起来,大三那时上专业课最认真了,因为当时在外面有参与项目,带着实践操作的问题再来学习,就有很多会去留意或者和导师探讨的内容。
扯回来宫永博史的《世界上最简单的行销课》,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有这四点,倒不是说概念新,只是极少在坊间的行销学书籍里看到,因此整理出来分享。
沟通的重要性
行销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市场分析,宫永博史说,是沟通。用一句话来说,行销是始于沟通,终于沟通。
沟通是抓住人心。而这里的「人」泛指与项目相关的人,包括顾客,企业内部的人,甚至企业外部的往来厂商。
特别提到,行销的工作大半都是花在说服企业内部人士上,毕竟如果连企业内部的人都没办法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想法的话,产品连问世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什么样的沟通才能有效,宫永博史给出了三个要素:应该传达的讯息,传达的方式,传达的对象。
其中,在行销的过程中,讯息需要留意是否具有其他公司没有的独特特征,对顾客而言是否具有魅力,讯息的传达明确与否。
因为沟通是先有某种目的,才会去进行的事,所以在这三个要素的基础上,一定要检查沟通的目的和成功是否已达成,方便做持续行销。
结交互补的事业伙伴
在行销书籍里,多数谈的是竞争对手,而宫永博史说,察觉彼此拥有性质互补的商品或服务,进而结交为伙伴,这在行销上是极为重要的要素,但这件事的重要性却不常被提起。
如果从自己手上中创造一组新的组合还太难,就先学会察觉时间拥有互补关系的组合之间有什么巧妙之处吧。在哪里你会获得许多新发现,也一定能渐渐找出许多行销时的灵感。
提供客户上下游的价值
正好前两天和朋友谈起上下游,一个是行业角度,一个是商品角度。宫永博史说,商品开发的极致,就是尽全力在结合上下游以提供价值。为此,他给出的建议是要掌握且理解自己位置的上下游是什么,以求得两者的平衡,实现良性循环。
以三只眼拥有伸缩自如的距离感
三只眼分别指将眼光集中在所开发商品的「昆虫之眼」,检视包含业务层面在内各种要项的「鸟之眼」,能够察觉时间变化的「时间之眼」,这三种眼光要不间断地远近交替使用,从而拥有距离感。
以上是书里的少部分内容,一开始从头看了一遍,在做大纲整理的时候,则是以最后一章的实践行销为基础。前后花了一个半小时,就用这个成果,来做匆匆的结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