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课上老师让我们分别以夏、秋、冬为主题设计一个香席。
我的主题是夏。眼前正是夏天,因为闷热难耐,我想表现夏日的一抹清凉。“燎沉香,消溽暑”,在对着窗外一望无际的接天莲叶和映日红,燎一柱沉香,享受夏日的闲适,祛除心中的烦躁。最初我选择了银制香器,清凉是有了可是显得很浮华很土豪。老师说有唐代的奢靡气息。不过因为材料有限,香炉不好选,所以放弃了。
然后我又想选古朴风格,搭来搭去还是不满意。最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如下风格的作品。
因为是长条高案几,所以选择了器型比较高的花瓶,因为没有鲜花所以选择用形状相近的干花替代。呈盘选择了金属质地的圆形托盘,与长条形成一种分割对比。香炉选择了莲花瓣形底刻镂花顶部带金属编织盖的,颜色与花瓶相近又有对比。香箸是古铜色与呈盘颜色相呼应,香盒也是碧清色磨砂,内部金属质感的。整体从造型到感觉比较和谐。
这是湖南籍同学做的主题为秋的香席。下面会详细讲,这是今天收获比较大的来源。为什么说我们眼中的秋天不一样。
冬日的书房,窗外白雪皑皑,这个冬天最后一场雪,树枝上挂满积雪,但不远处春天已经在远远召唤。屋内是洁白的书案,带梅花图案的香盒,撒金的香器瓶。与呈盘颜色过渡和谐又秀气稳重的香炉,熏一枚雪中春信,在氤氲缭绕中感受梅花初放的清远。
红泥小火炉,绿螘新醅酒。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老师一一点评,然后大家都对“秋”的表现有些不解。首先,器具都是绿色的,既然她想表现的是深秋,留得枯荷听雨声,一个人在静谧书房对着字画独坐。面有清供,心有余闲。(虽然她开头选的是一个大长条,但是这些器型都有些小了。都来转换了地点反倒刚刚好,这是不是说明选择和平台对人特别重要?在一个平台感到“憋屈”,换一个平台也许就是如鱼得水刚刚好的感觉。)可是秋天,尤其是深秋给我们的感觉多数是萧瑟清冷的,无边落木萧萧下,天高云淡任鸟飞。在文人画里,秋天的意境也多是清冷,高士独卧南山的悠远。完全没有这样绿色和生机勃勃。
可是深聊下去,湖南籍同学说,可是我印象中的秋天就是这样子的啊。冬到江南草未凋,何况是秋天呢?秋天对我来说没有远山,仍然是开门见山。只是空气没有那么湿润了,但仍然是很舒服的感觉。而且她是到了北京才知道什么是“一年四季”。
接着我们又聊起了南方人来北京的不适应。比如冬天干燥到流鼻血,冬天总是树叶凋零天地一片昏黄灰暗,土土的,压抑的。老师也回忆说现在的冬天早已经没有小时候的晶莹剔透冰凌倒挂。空气污染导致的雾霾更是让人压抑。
原来每个人心中的秋天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眼中的四季也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说三岁看老,因为童年时候吃的东西,浸润的环境,建立的思维模式早都在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刻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也是我们最初成见的来源。
就像一只流浪猫,在孩子的眼中它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可在成年人眼中也许它就是不幸的悲催的。同样的物体在不同人眼中居然如此不同,这都是因为人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或者说“成见”即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解读的结果。
克服思维定势是很难的,正因为难才值得去做。如果任何事情我们都努力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和感知,也许我们就更容易理解这个世界,同时与自己的相处也变得容易,因为不再那么固执已见。
一堂香道课,居然让我学会了尊重差异,反思自我,可见生活并不平淡,平淡不过是一种对生活缺少独立思考的说辞。希望我能变得更平和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