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
浪漫主义:
追求感性的解放,追求激情,追求个人的冒险,追求自我从群体中出走,追求孤独,追求宁为玉碎的悲剧情操,不屑随波逐流,也不屑向世俗妥协,甚至以离经叛道为荣,鄙斥俗世的庸庸碌碌。
法国:
籍里柯,德拉克洛瓦
籍里柯:
1816年,法国发生了梅杜萨船难事件,一艘船只沉没,上百人罹难,其中十几人靠着木筏漂流海上,饥寒交迫,靠着吃同伴的尸体存活,最后获救。
堆叠起人类向上攀爬求生的意志。波涛汹涌,在摇摆脆弱的木筏上,有人等待死亡,有人哀叹命运,也有人努力向遥远的海平线呼叫摇手,祈求最渺茫的一点求生机会。
“籍里柯,他以壮阔的生命情境展开了浪漫主义强大的力量,他对人性深沉的挖掘,一直到现代,历久弥新,仍然在艺术史上令人肃然起敬。”
德拉克洛瓦:
他的笔触大胆狂野,直接宣泄着他狂暴的情绪。他的油画色彩绚烂丰富,和籍里柯的深沉内敛相反,德拉克洛瓦常常使明亮的色彩如宝石一般放出光来。
地上横尸遍野,民众前仆后继,画中许多人物是受雨果《悲惨世界》的小说场景启发,结合了当代的现实事件,掺杂了希腊的女神象征,又运用了当代文学名著的背景。德拉克洛瓦使浪漫主义的绘画具备了当代史诗的意义,也使古典的精神和当代事件并行不悖地同时存在于画面中。
英国:
透纳
以海洋为主题,在画面渲染出了视觉上极动人的光的绚烂。
以火车向前行进的速度,融合了自然的雨和雾中的光的迷离。站在他的原作前,仿佛视觉形象全部解体,只是支离破碎的光。
写实主义
写实主义使艺术从主观回到客观,以更多客观存在的细节代替主观情绪宣泄。
他们回到自己的生活现实,法国的平凡小镇或农村,重新认识自己最应该熟悉却也可能最陌生的土地与人民。
柯罗,米勒,杜米埃,库尔贝。
柯罗-人物画&风景画
“他的人物画很朴素,常常是自己身边的亲戚,或小镇中熟悉的邻居,穿着日常家居生活的服装,不会刻意为被画而摆出特异的姿势。”
柯罗的笔触色彩都平实而不夸张,没有浪漫主义飞扬的线条与华丽的色彩。他大多以中间色调-赭褐色或墨绿色,沉稳的平涂技法,一点一点刻画出平淡无奇但又踏实敦厚的人与风景。
米勒-巴比松:
巴比松不再只是一个农村,这个地方的一草一木都成了写实主义画家笔下的图像;巴比松变成了一个画家,一个安静而有力的美术革命。他们拒绝都市,拒绝工业,拒绝繁华;他们歌颂自然,歌颂土地,歌颂农业,歌颂劳动与朴实勤俭的生活。
《拾穗者》描写了三名妇女,头包布巾,身穿粗布的衣裙,低头弯腰,在收割以后的麦田中一粒一粒拾起麦穗。
杜米埃-阶级批判意识-版画
“杜米埃可以说是最早的政治漫画家。他在报纸上揭发政客的丑陋,攻击官员的贪婪,指责政府军队的残暴,使人民有了图像的代言人。”
描写工业革命带来的运输工具-火车;他并没有表现工业进步的兴奋,而是着重于描写人在车厢中的分类等级。母亲抱着婴孩,老妇人提着大篮子,疲倦的儿童靠在一边睡着了。杜米埃提供了工业革命来临之后人类阶级社会的等差。
库尔贝-自然主义
“我不画看不见的东西”-库尔贝
他的写实只是忠实地呈现自然,因此有人称他为自然主义。
他正在画画,一边是他的模特儿、文艺界的朋友,另一边是街头乞儿、流浪汉、市井小民。好像他希望在他创作的世界,这些不同阶层、不同背景身份的人,都可以一视同仁被忠实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