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白和杜甫是唐朝一众诗人里最不好写的两位,他们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丰碑人物,人人都能随口捻来几句他们写过的诗句。
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清楚他们在历史这个大的维度中的所作所为、思想信仰、爱恨情仇、家国情怀、他们的经历比他们写的诗更蜿蜒曲折,更能引起后人的共鸣和崇敬。
本阁之所以写唐朝诗人史是想多少能唤起一点儿人们对于文化的喜爱和自信,除了对生活的摇尾乞怜,多一点儿对文化的含情脉脉,原来在唐诗背后还有这么多有趣、有血有肉、忧家忧国的诗人们。
——题记
上一篇简单的复盘了一下李白的一生,今天谈谈李白的身世。
1
李白的先祖李暠
集万千繁华的开元盛世急需一个文曲星作为代言人,来为盛唐延誉,于是李白出生了。
公元701元,在西域中亚的碎叶城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坦,李白和诸多大神儿们一样,出生的时候天生异象,非同凡响。
《唐才子传》中说“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说李白的母亲梦见长庚星入怀,生下了李白。
知识点:长庚星就是金星,早上出现在东方的天空叫启明星,傍晚出现在西边的天空叫长庚星。
类似的传说还有:简狄与闺蜜外出洗澡时见到一枚鸟蛋,为逞口腹之快把鸟蛋吞了下去,生下了商朝人的始祖契,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还有关于伏羲降生的传说:华胥氏看到大泽边上有一个巨大的足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自觉的踩了上去,后来怀孕了,再后来生下了伏羲。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不生李白,大唐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黯然无光。
一句话:牛逼了,怎么出生自然有人给你编排的妥妥的。
李白在碎叶生活了五年,西域的文化在李白的幼小的心灵上打上了烙印,也为李白日后的豪横埋下了伏笔。
李白家族的几代人都在碎叶居住,直到五六岁的时候,也就是武则天神龙年间,李客作为家族的话事人,带着李白的伯父、叔父等一群人穿过沙漠,走过戈壁、爬过崇山峻岭,牵着小李白的手回到了中原。
李白一家人在绵州昌隆,就是今天的四川江油市莲花乡定居,所以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关于古人的称谓本阁后续也会开单篇介绍。
问题来了,李白的祖上为什么会在西域流亡几代人呢。
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帮助李白整理了平生的作品并为作品写序,李阳冰做过当涂县令和国子监丞「相当于是国子监的纪委书记」,他还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是李白一生最重要的人之一,后续会提到李阳冰。
在《草堂集序》中给出了让人信服的答案: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
想当年家族累世为官,家世非常显赫,后来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贬谪到了条支「碎叶城唐朝属于条支都护府」,只好隐姓埋名。
是因为李白的祖上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被迫流亡西域。
新唐书中也写道“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其实就是躺着也中枪,隋末隋炀帝杨广听闻民间有谣言说姓李的要取代他当皇帝,传的有鼻子有眼,这还了得,于是暴虐的杨广整天变着法儿的整治姓李的。
先是撵走了蒲山公李密,接着杀死了郕国公李浑,后来又要加害他亲表哥唐国公李渊,李白的祖上可能是这场运动的漏网之鱼,所以远走高飞到了碎叶。
关于李白的生平李阳冰还写到:凉武昭王李暠[hào]九世孙。
凉武昭王何许人也?
凉武昭王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国君,据说是飞将李广的后代,「知识点:历史上被称为飞将的有三个人,除了李广之外,还有三国时期的吕布,隋唐时期的单雄信」。
李暠是大唐李氏皇族官方认定的先祖,李暠的十一世孙唐玄宗追赠其谥号“兴圣皇帝”。
李暠不仅治理国家政绩斐然,而且还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可谓是文武双全。
李白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无疑,并且遗传了李暠的优良基因,血脉相承的家族自豪感使李白在今后的日子里足以俾睨天下。
这一点,杜甫和李白很像,杜甫的家室丝毫不逊色于李白,后面本阁写杜甫的时候会详细介绍。
玄宗是个念旧的人,他曾经下诏书准许李暠的子孙编入皇室的宗籍:并宜隶人宗正,编诸属籍,以明尊本之道,用广亲亲之化。
言下之意是大家都是一家人,要认祖归宗,以后多多来往。这简直是天降恩泽的事情,虽然是名誉上的皇室成员。
但李白的一家却没有去登记,其中的原因应该还和李白祖上出逃的事情有关。
让我们来排排辈分,唐高祖李渊是李暠的七世孙,高祖生太宗李世民,太宗生高宗李治,高宗生睿宗李旦,睿宗生生玄宗李隆基。
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孙,玄宗李隆基是李暠的十一世孙,所以李白是玄宗的爷爷辈儿,在辈分上完全没有异议。
即使李白入了皇族的户籍家谱,即使唐玄宗心知肚明,只是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想必李白被关浔阳监狱的时候才会暗骂唐玄宗和唐肃宗一句:这俩孙子。
2
李白的父亲李客
再说说李白的父亲李客,史料中对于他的记载要么是寥寥数语要么是语焉不详,李客未必是他的真名,可以肯定的是李客给李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于李客的身份公认的是商人,还是一个成功的特别有钱的商人,传说他做过物流生意,甚至做过盐铁的走私生意,早年的李白花钱如流水,远远的盖过了今天的思聪公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还写过“千金散尽还复来”。
不管是修道寻仙还是狎妓喝酒,或者用钱铺路结交官宦贵族,正是优渥的家境使李白没有太多的瞻前顾后,也正是因为早年没有合理的支配金钱,导致李白后期的拮据不堪,这是后话。
李客教会了李白读书和练剑,是李白的启蒙老师。
读书使李白开拓了眼界积累了文化底蕴,为日后在文坛上的大放异彩埋下了彩蛋。
练剑强壮了李白的体魄磨炼了毅力,李白在终南山隐居的时候曾经为了抢山洞夺地盘经常和隐士们火拼,最后的胜利往往属于李白。
在隐士中李白武功最高,在武侠高手中李白最会写诗。自古以来最怕跨界打劫。
悠哉的岁月里,父子俩或一起诵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或随心舞剑,更少不了要小酌几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