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贞是个农村妇女,文盲,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一)秧贞的婚姻
她生于1928年,一个典型的旧式妇女。没有进过学堂门,但生来聪慧、乐观。
到了婚嫁年龄,听媒灼之言,嫁到邻县的一个地主家三儿子尧庭,成为小地主婆。 概念中的地主婆,是富有、悠闲。十指不沾阳春水,享乐享福的代名词。我的母亲好象有点上当了。她过了近二十年当牛做马、忍饥挨饿的艰难日子。媒婆的嘴,两片皮,由她翻。想要猪上树,这猪一定能飞。想要猴坐凳子,这猴一定会雕塑般安静。
她的夫君是三少爷没错,千真万确。只是,他身体一直羸弱。是位百无一用的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如果与周围的村民比力气,那是谁都比他强。 他们结婚的时候,已是很不利于地主的时代。我的父亲读过私塾,心中有把尺子,要求不低。可时代不同了,今非昔比,由不得他憧憬。周围的人们怕受连累,避之不及。谁也不想把闺女嫁进成份不好的家庭。父亲的婚配成了难题。
我的母亲秧贞却出落得象一朵野山茶。高大、健美,开朗、爱笑。是周围村镇小伙子们亲睐的目标。外公和舅舅们都是勤劳之人,是富农之家。秧贞是外公唯一的女儿,是掌上明珠。刚长成,就有不少媒婆上门。秧贞说想在父母跟前多呆几年,多尽尽孝道,不想早嫁。外公溺爱她,也就听了她的。
这天,又有媒婆上门。听说是读书人,温文尔雅;人也长得白净,瘦高个子。只是成分稍微差点,是地主。母亲竟来了兴趣。外公和舅舅们不同意,地主家不能嫁。母亲坚持要看,说就远远地瞄一眼,如果不是特别满意,就听父兄的。外公和舅舅们拗不过,只好准了。
这天,父亲应邀来到了母亲所在的县城,两人在街道的两边铺子廊下,隔着街道,远远地相互瞄了几眼。媒婆这次好象还真是大实话,奇怪。 两人均十分满意。于是很快就择日期,下聘、行礼,嫁娶成功。后来听说,那媒婆得了我奶奶的一份大礼。
秧贞嫁过来后,才知道父亲的白净有点过了,不太正常。瘦高也是没错,但更准确的话可以说是瘦弱。但这些没有影响到秧贞的心情。他们俩很合得来,从未红过脸。孩子一个接一个地降生,让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七十年代初,尧庭的病重了,无力回天。丢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和正壮年的秧贞,走了。弥留之际,尧庭交代秧贞,不要守节,找个合适的人嫁了。带着三个孩子出嫁或招一个男人进门都行。
(二)守家
面对家贫如洗的四壁,和年幼的三个孩子。爷爷奶奶劝秧贞招一个健康的男人进来,把三个孩子養大。当时也有合适的人愿意进来。但秧贞对奶奶说:“妈妈,尧庭在天上会难过的。我也不想我的孩子们受委屈。”“你们帮我,我们一起咬咬牙把孩子们養大。”
爷奶还有什么话说呢?自然是全力支持。听说在物质特别短缺的时候,爷爷奶奶宁愿自己饿死,也要省下牙缝里的一点救命粮给我们。而母亲则是把自己当成了骡子,没日没夜地干活。除了生产队的出工,其余时间都是在山上、地里、塘里、溪边,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
(三)送儿上学
在那个家里有壮劳力都不太富裕的年代,人人为吃饱为目的。秧贞却饿着肚子,把哥哥和四姐送进了学校。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甚至于村委会认为我家劳力少,我哥哥是半大小子了,应该退学。回家参加劳动,村里大方一点,一天可以赚半个工分。那我家的景况会有所改观。母亲很坚持,不但哥哥不退,连四姐也送去了学校。
我们家的粮食、蔬菜,看相好一点的,都是先拿去卖钱,卖了钱供学费。卖不掉的才自己吃。除此之外,还挖取药材、摘野果子卖。 等到我上学的时候,家里最困难的阶段过去了,条件好了一些。自然是要上学的。
后来,高考制度放开了,哥哥就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呷了国家粮。我和四姐也随后呷了国家粮。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四)孙女一样是个宝
我的嫂子一连生了两个女儿,心里难过,闷闷不乐。觉得对不起我家。我哥哥是我家唯一的男丁,没生到儿子,香火在她手上就断了。想再偷偷生一个儿子養在外面。
秧贞知道了。她是旧社会过来的人,想着她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应该不轻。没想到,她反而劝我嫂。说现在新社会了,孙子孙女一样好。多送点书,孙女一样有出息。劝我嫂不要偷偷生了。要自己先做到看得起自己的女儿,不能让女儿们伤心。
我的嫂子性格有点燥,但很服秧贞。
(五)礼让三分
我工作之后,秧贞跟我去县城住了一段时间。哥哥准备翻修家里的老房子。但隔壁的邻居家有一小块地卡在中间,我家的地基扩宽受到限制。如果拿到这一小块地,我家可以有修一个四盒院的地基。但那邻居如果只有他那小块地的话,是没办法建啥的,建个鸡舍都不够。哥哥协商不好,说可能要另外找个地了。
秧贞回去了,找到邻居,提出了一个让邻居家大得好处的方案。他家那一小块地给我家,我家给一大块地给他,够他也摆一栋。按前后栋平行排列。
那邻居喜出望外,目的达成。我家的房子也顺利建成,住着方便、舒服。
这就是秧贞,一个了不起的大女人。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