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状态不太好,不知是不是步入中年身体逆行,还是女人总有几天不在状态的时候。
面对今天的自己挺难受的,明明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是今天不想做。这样的状态,我把它用两个字来形容,“躺平。”
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仿佛自己稍不留神就被同频的人,把你甩了一大截。自己还不自知,还想着躺平在自己的舒适区。
就如今天的自己,下班回到家,原本应该看书,或者是写作,而我呢,并没有选择做这两件事中的任何一件。
让躺平这个角色给了自己借口,不想做,想追剧。
很多时候,我们会一直停留在原地踏步,最主要的原因是爱让自己躺平待在舒适区。
今天看到的剧情让我很感触《最遥远的距离》剧中故事是这样的,明明两个人很相爱,可是却不能相守。
为什么人喜欢让自己待在舒适区?为什么说好的爱情中途会有变故?
答案是这样的,待在舒适区没有压力,也不思进取,所以躺平也就躺平吧。
说好的爱情,并不能长久,剧中那位母亲说,“爱情是没有保质期的,最多两三年新鲜感就过去了。”
母亲用她的身份阻挡孩子的爱情,到头来孩子被母亲的固执让爱情不能圆满落幕。苦等30年,再遇爱情。这个代价太大了。如果,母亲满足了孩子的愿景,同意他和女朋友一起,也许就没有悲剧结尾。
孩子有孩子的思想,他爱他的女朋友,那怕为她死他都愿意。母亲生生拆散了孩子的爱情。
这也就是老一辈和新一代之间存在的横沟,无法沟通,和无法理解。爱因为阻挡,变成了痛。
人活着有太多的不如意,经历了无数个问题磨合,经历了生死离别的悲痛,最后,到老有可能是孤苦无依。
人活着不容易,小时候跟在父母身边还好,当自己转换了身份,成为父母,你才发现,父母这个角色不好当。要管孩子的前途,要好好教育孩子。
主持人杨澜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好孩子比挣钱更重要,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还不够孩子挥赫一年。”
飞速发展的网络世界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新闻,有关孩子,一对父母辛苦挣钱,想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结果孩子将父母赚来的钱,一天花掉。高消费,让孩子成为了废人。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的心是不是会有波动,会想,我们辛苦挣钱是为了什么?结果,把孩子给害了。
养育好孩子比挣钱更重要。孩子如果懂得知恩图报,就算没有钱,也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要他们有担当,懂得父母的辛酸。
想到那儿写到那儿,看完剧,挺伤感,美好的爱情就这样错过,给彼此留下遗憾。
如果母亲能够像古时候的一句话,“有自知之明。”那该有多好,不去阻挡孩子的爱情。
当然,作为母亲总是顾虑太多,一会害怕孩子不幸福,一会害怕家中没有人继承香火。阻挡成为了母亲的利剑,也阻挡了孩子的幸福。
人就是这么奇怪,总是要等到失去后才能明白,自己的错误。
就如剧中的母亲,看到孩子那么痛苦,她也痛苦,她后悔不应该阻挡孩子的爱情。
如果她能够早点醒悟,不以母亲身份阻挡孩子,也就不会造成孩子用30年的等待换来最终的归属。这是固执的代价。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
面对自知之明这个角色,要懂得觉察和反思,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责怪任何人。
面对今天的自己,在自知之明这个角色,仿佛自己有几丝羞愧,几丝无力。
羞愧时间一点一点在流逝。而自己还是停留在原地踏步,口号喊得很响亮,却没有做出成绩?
无力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想要向前一步,却看不到前方的路该怎样走。
《向前一步》书中有一段话,作者说“我希望你们找到人生中真正的意义,满足和激情。我希望你们能安度未来的艰难时光,并收获更强大的力量与更坚定的决心。”
每当我想到这段话时,那颗平静的心就会泛起涟漪。想到自己这么平凡的女人,能够在人生的下半场有所作为吗?
以后的人生路上,是成长还是成为,都是未知。
悬在这样的状态下,动摇的力量仿佛像天空中的星星,用它闪烁的光芒对着我眨巴眨巴眼,仿佛在说,“中年怎么了?中年就不能向前一步吗?”
脑海里浮现出不同的问题,人就像走进了黑暗森林,前后左右看不到一丝光明。就见要去向何方,仿佛是没有答案的,只能等待岁月静好留给自己的除了年龄见长,和满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发外,能够留给自己的又有多少。
所以,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不要与自己为敌,也不要给自己借口,让自己躺平,什么都不想做。
如果想进步,就得挽起袖子加油干。
如果不想继续待在原地踏步,就得有目标有动力,向前一步。跨过横沟,成为那个想要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