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书》
第四章 天命难违
当缘分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想留,留不住;想忘,忘不了;
命运的捉弄,始终天命难违!
人生再怎么逃,始终逃不过命运,我曾经想过要远离人群,去一个无为之境,独处于山林中,聆听于自然之音。每天,日出而活,日落而息,不惹尘世烦忧,不受命运的摆布。
就如《老子》十八章,曾说:“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指:即使两国人民相处得很近,交往密切到连鸡狗的叫声都混在一起,却各自过各自的生活,安于一切,不相往来,不发生关系,也就从来不发生战争(这才是真正理想的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啊!)
可是这也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犹如井底之蛙,和磨坊里的驴子一样没有区别。始终要面对命运,面对现在的世界,天命始终难违!
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没有相遇,没有缘分的人,就像两个世界的人,要是不相识,又怎么会发生关系,怎么会有此间的烦忧。
可是,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我们必须融入到集体,融入到社会,这样就始终逃不出命运的安排,这是一个死循环。
“何解?”
“面对现实,该逃就逃,该留就留,该忘就忘!”
“何为“该?””
“…………”
“又是一个死循环!”
“与其一直在绕死循环,不如不想!”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在我们每一个人看来,命运本就是一个很哲学的东西,思考的多了,也就释怀了。
天地万物,都好像被一股什么力量所控制。哲学家们,研究了几千年,当研究不出结果时,就归为神话论。
用科学的解释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这力这个概念,万物皆有引力,也都被引力所控制。进而可以推出在虚拟世界,也可理解为思想,思维,情感的世界,也存在着一种力,这个力是虚拟的,但可以把人与人吸引在一起,命运就可以理解为这个力,让人们遇见与分散,控制着世间万物的运作。
在封建时代,人们只能把这种力寄托于神佛,祈求上天。
可是如今也是一样,“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始终天命难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