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的叙述成功营造出了一种极致的压抑感,不过我没有研究过是不是真实体现了新千年前后东北城市的现实,对反映现实这部分就不提了。
错乱的时间线提前揭示了结局,成人世界的可怕,少年们的友谊,颠倒交错的黑白,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冲突,使得整部小说笼罩在一种压抑的情绪中。
这种写法确实很能吸引读者保持阅读状态,情节上的伏笔和对照值得赞赏,比如秦理背的诗:
死亡也一统不了天下
死去的人赤身裸体
一定会与风中的人
还有西沉的月融为一体
骨头被剔净
白骨又流逝
他们的肘旁和脚下一定会有星星
尽管他们发疯
却一定会清醒
尽管他们沉落
沧海却一定会再次升起
尽管情人会失去
爱情一定会长存
死亡也一统不了天下
既是秦理与黄姝爱情的写照,也与黄姝死亡的情景相合:
全身赤裸……左臂肘部和右腿膝部成弯曲状,姿势像躺着在平面上奔跑……
但小说也有硬伤,最后揭示的情节很勉强,使得小说后期描述让人理解。
首先是黄姝为什么要和殷鹏出去?
小说里借冯国金的口给的解释是:为了给秦理买助听器。
可是助听器8000块一副,黄姝当时在酒吧跳舞,一周两次,每次3小时,每次500元。也就是每周1000元,8周就攒够了。就算黄姝舅舅拿走一部分,半年一年也肯定够了吧,有必要出去做性交易?
如果说黄姝被骗了,以为只是陪着见个面。那么前面描述的黄姝的成熟和情商就完全不成立了,黄姝只是读书不好,又不是傻,怎么可能不知道大晚上跟男人到陌生地方是危险的?
再说黄姝的死亡方式,死于被掐窒息而不是农药。
后来第二起案件,曾燕是被殷鹏掐死的,那么按作者的最初意图,黄姝也是被殷鹏掐死的才对。
而且更重要的是,黄姝脖子上的掐痕是谁留下的,只要比一下秦理、秦天的手掌就知道了。老刑警不会这么蠢吧,连这都不知道?
所以只能说明是情节硬伤,作者为了营造悲伤气氛,强行解释是秦理不忍黄姝痛苦亲手杀了她。
另外,秦理被炸伤,学校用手段开除他,这一段的情节也不合理。
秦理受了这么重的伤,一直住院不回家,主角的父母和秦理本就是邻居,不可能不知道秦理出事了,知道了不可能不问自己儿子到底怎么回事。
就算他们怕事不敢为秦理出头,冯雪娇父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吗?只要他们一问冯雪娇,就会知道是自己女儿欠了秦理,肯定会帮秦理和学校讨回公道吧。当时冯雪娇父母的社会地位都摆在那里,就算不能让学校卑躬屈膝,也绝不可能这么轻松就把秦理开除了。
诸如此类的硬伤还是有的,不过小说总体的确还是不错的,虽然表现社会对人的生吞略显勉强,但对小说情绪的营造确实很不错,还是需要辩证地夸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