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人是终身学习的信仰者,因此将快速学习当成是一种必备技能,并长期进行刻意训练。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仅总结我的个人学习方式,希望能对阅读者有一定的启发。
本文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层层递进阐述我的学习观:
- 为什么学?
- 怎么学?
- 怎么精进?
高效学习的核心
学习一定要有输出!
学习一定要有输出!
学习一定要有输出!
没错,重要的事要反复强调。这里的「输出」,指的是你在学习过程中的分享、记录、作品等产出物,在下文我也会着重强调「输出」的概念。
为什么学?
在学一门知识前,一定要找到它能对你的长期价值。 这在我看来非常非常重要。比如:
- 我学编程,是因为编程能让我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能提供我去热爱这个世界的基础;
- 我学英文,是因为所有编程语言的母语都是英文,学好英文能让我更快的了解最先进的技术,让我编程能力更加精进;
- 我学商业,是因为这个世界是由商业构成的,了解了商业和经济,也就能看懂人类社会;
- ......
总来的来说,学习的道理是枯燥的,如果你没找到你要长期学习的理由,那么你就很难自我驱动去找方法精进,很难时刻保持好奇心。
如果你还没找到学习的意义,那么你就失去对它的兴趣、好奇心和动力。所以,在学之前先问问自己 —— Why?
怎么学?
1. 构建自己的体系树
对于怎么学,我提出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方法:
一定要亲自构建体系之树。
那怎么构建呢?
我的方案是:
- 搜书。在网上搜索与此技能和知识相关的书籍,然后从每一本书上了解此项知识是做什么的,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学。同时要把每本书的序和目录都熟读一遍,并尝试用纸和笔画出此项知识的相关脉络;
- 搜名家。继续搜集在此知识领域内的优秀人才信息,关注他们的博客、论文、讲座。
注意:我在此强调,一定要尝试用纸和笔画出知识脉络,这就是一种输出,而且使用纸笔比使用电脑会让你记忆的更加深刻。书本里看到的知识都是他人的信息,只有经过你的这番加工,这些信息才能成为你的知识。
此时的你在舒适区,建议此阶段不宜超过 2 天。
2. 小试牛刀
将自己丢到一个模拟的环境中,直接开始上手,不会就查。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准备,因此你大脑里有一个模糊的地图,遇到问题能直接根据相关体系进行快速的定位、搜索解决方案。
比如我学英文时,直接进入高速背单词的阶段。每天不强调要背多少单词,而强调每天要反复过多少单词,让自己的身体预热。然后直接看无字幕的美剧(老友记、硅谷等),第一遍看不懂,那就看第二遍的时候带上字幕去看,理解意思后,再无字幕的看第三遍、第四遍。
此时的你在学习区,此阶段不宜超过 5 天。
3. 真实实践
想办法,一定要想一切办法将自己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比如:
学编程的时候,真实的场景会有客户、时间点、考核等现实的压力让你更有动力去学习。
学英文时可以去外国人多的聚集地(旅游景点、酒吧、国外的社交 App)去沟通交流(可以参考我朋友的学习口语的奇葩方法:我是如何和美国的骗子练英语口语的?)。
真实的应用会让你更能发现此知识/技能的价值。
此时的你在恐慌区,此阶段适合长期存在,而且要尝试将恐慌区变成你的舒适区,这样你就能不停的扩大你的舒适区。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不停的完善你的知识之树,用体系化去应对变化。
怎么精进?
我的方法是定期给身边的人开展分享:
- 定期用纸和笔画思维导图,梳理清晰后再整理到电脑里
- 定期写博客,用文字记录我的想法
- 定期找一个话题,与相关的人士讨论、争辩
总的来说,我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输出。输出的价值比如下:
讲座(你是主讲人)> 文字记录 > 日常交流
越正规的场景输出的价值越高。当你想要把一个知识点输出给他人时,你会发现自己原来会有那么多问题之前没考虑过。
相信我,这样做的最大受益者是你自己。
总结
最后一句话总结一下此文的方法:
找到学习的意义(找不到你就别强迫自己去学)-> 看高手是怎么学的 -> 自己尝试大量实践并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最后再教会别人怎么学。
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能帮助到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