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于我,爱之深,情之切。那句歌词怎么唱来着?“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呵,形容我再合适不过。早以为自己忘却了曾经在那里的相关,却被她勾起了无尽的回忆,不止对那个地方,还有对她这个人。
这是我发现的和她又一个相似的地方,因为那里曾经也是她漂泊过的地方。无意间的闲聊,得知我们在同一个城市留着近乎同样的记忆,我们曾经做过邻居?学校大门相距不过几分钟路程,让我刹那相信我一定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见过她校园里白衣飘飘的样子,我努力回忆,希望找到那么一点儿温暖可以证明我的想法,就这样,一想就想了半年…
我们之间的距离曾经这么近,近到我现在要怀疑老天对我到底是关爱还是仇视,如此的近距离居然不曾给我们相识的机会,却在多年以后用一个最不可能的地方和方式让我见到了她,我真该好好的拜拜你,因为再多埋怨也抵不过我眼里她灿烂的笑…
北京,我很多朋友都知道这是我的语言禁区,他们从不会主动说起和那里有关的事情,不是因为我在那里留下了什么无谓亏心的感情债,只是他们知道,北京对我,是倾尽所有争取,却无奈之下放弃的悲伤,我总跟他们说,我可以去抗争,可是我无法挣脱宿命…听上去很悲观,却是我最有力量的回答。可是在她面前,我却自然的摆脱了这种毫无概念的坚持,我们可以很开心的聊天,关于我和她在北京的一切,说起我们共同去过的地方,说起她在那里的经历和我在那里的过往,唤起了我对那座城市无尽的回想,我们相约回去北京的约定你还记得吗?于是,我们开始有了通电话的习惯,偶尔的电话说说近况,聊聊过去,没有比这更能让我感受到亲近与自然的方式了,可是,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通过电话了,你还记得吗?一抹阳光,不散心伤,不管梦中几回,只知心中回响,聚一心思念,向往~~
说回北京,最近有一部电影特别火,《七月与安生》,十年前这本书的作者写过的所有书陪着我度过了一段最难熬的岁月。许是她的书本就悲凉,正和着我当时的心境,所以,就这么一直看下去…《七月与安生》,满篇小说虽然都在描述两个女孩之间貌似同性相恋的狗血,可是于我却在背后看到了落魄的自己。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安生,身边很多看过这篇小说和电影的人在朋友圈里都这么写,说的是大家都向往着安生那种敢作敢为,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我觉得这过于肤浅,也可能我想的更悲惨,总之,我看到不一样的地方:在我眼里,七月与安生是一个人身体上的两面性不错,在理智与情感之间纠缠本就是人的天性,只有理智人的生活会没有色彩,只有情感人的世界会变得没有节制。可是有人会想到,其实安生从没有想过要过这种表面自由自在,其实却一点都不安生的生活,而七月,这个大家眼里人见人爱的乖乖,其实心里充满了对于自由的向往,可悲的是,她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安生为了成全自己最爱的女人和男人,放逐自己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殊不知她的心里比谁都更想要安定的存在;七月在家人的期望里活成了她们想要的样子,却迷失了自己,终于在即将获得安定生活的前一天,选择了勇敢,去找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尽管结局却显得那么悲壮。最后,当安生按照七月生前的生活面对自己的时候,谁又想过其实这才是她从一开始就最向往的生活?这就是我眼里的七月与安生。
其实,我像极了之前的安生,不计后果的逃离,远赴北京,就是因为我不愿成为大家眼里想要变成的样子,而我又像极了之后的安生,多年之后发现自己最想要的只不过是一份简单的安定而已,于我。而她,确是自我的坚定使者,我听着她对自己生活的规划,听着她在旅程中的见闻,看着她在旅行中留下的微笑,她把自己过成了我最想要的样子,而她,就是我的七月…
明天就是她的生日了,这是我为她准备的第二份礼物,之所以用十年为题,不仅是因为这是我在北京的时间,还因为这是她最喜欢的歌手的歌名。我本打算在她生日前,写下所有我脑子里在北京可能和她相遇过的印记,可是抱歉,明天之前真的来不及了,不过,我还会接着写下去,希望我们真的在哪里在以前相遇过。
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