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观众有没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关于洗漱一类的动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会是一个洗字?手脏了,去洗手,起床了,要洗脸,睡觉之前要洗脚,运动之后要去洗澡,衣服被油溅到了,必须抓紧去洗衣服。百搭单品——洗字,似乎和谁在一起都能够完美的体现自己清洁的字义。
可是要知道,在汉字之中,能够表现洗浴概念的字科不仅仅只有洗字一字而已,其他:洒 沐、浴、澡、盥、濯、漱、浣、荡、涤、淘、冲、涮、汰等字,均有清洁干净的字面含义,除去这一些,还有已经慢慢不再使用的其他汉字,例如:颒(沬) (huì)、湔(jiān)、洮(táo)、淅(xī)、溞(sāo)、酳(y ìn) 、渳(mǐ)等,也曾经经常出现在古文典籍之中。
上述这些词全部归类于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而下文我们的统计也是基于上述举例的所有词在书中总共的出现次数来进行的。
那么洗字,究竟是何时抢了其他拥有同样示意的文字的饭碗,让别的汉字渐渐成为世界濒危一级保护文字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汉字的发展,尤其是带有洗浴意义汉字的发展去进行研究解释。
一、
在解答“洗”一统江湖的局面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在汉语史的研究中,对于汉语的划分主要分为四个时期,即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上古汉语的时间段为西汉之前,东汉至隋朝为中古汉语,唐朝至清代为近代汉语,清之后为现代汉语。
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之前提到的拥有清洁干净的汉字在各个朝代中的使用比重,才能够知道洗字究竟是何时开始兴起并逐渐取代其他拥有同样释义文字的。
在查询了相关材料之后,我们发现已经有相关的先行研究了,我们将他们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了在“洗”字在西汉之前所著作的书籍中出现的频率中其实并不高,以先秦时期的《诗经》《论语》《左传》《孟子》《庄子》 《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为例,出现带有洗浴意义的汉字最多的前五个字分别为:浴(26%)、沐(23%)、濯18%、洗6%、盥4%。
有一点需要注意,上古时期的汉语之中,沐浴两个字并没有像今天那样进行一个连用,而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思,比如说浴字,就单纯代表了洗澡的意思,而沐,就只有洗头发的意思。在《说文•水部》之中对这两个字的解释也是如同我说的那样。
《说文•水部》:“浴,洒身也,从水谷声。”
《说文•水部》:“沐,濯发也,从水木声
而濯就很简单,那时候的古人用“濯衣垢”,来代指今天我们经常说的“洗衣服”。那时候的“洗”字,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喽啰,使用频率并没有前面几个字高。
直到西汉时期时,洗字的使用才渐渐多了起来,但是仍然不是洗浴意义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汉字,《史记》中,出现带有洗浴意义最多的汉字前四个分别为沐34.37%、洗23.43%、浴10.93%、涤7.81%,
直到西汉,洗字也才是洗界汉字的老二而已。这时候的沐还是指洗头发,浴也还是指洗澡,而洗字,最多算是沐字的小跟班,他们经常以洗沐、沐洗的姿态一起出现,单独出现的时候仅仅代表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洗脚”。
《史记•高祖本纪》中就记载了: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
二、
那么中古汉语的洗字使用情况又如何呢?
东汉时期,在《汉书》、《论衡》、《修行本起经》和《中本起经》洗浴概念的词汇系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四个分别是沐33.92%、浴23.66%、洗12.05%、澡5.8%,终于,连第二都守不住,还实现了断崖式增长,从西汉的23%掉到了12%,这个废字。
这里我们看到了澡字第一次出现在了江湖前四的排行榜上,其实并不用诧异,中古汉语和我们现今的汉语释义并不一样。当今我们经常会用到洗澡,冲个凉水澡等语义,澡字发展到现代汉语,只拥有了名词释义,但是在东汉时期,澡字是还有动词的含义的,比如《中本起经》中的:食已欲澡漱口无水。这里就是澡和漱组成了一个动词,用澡漱来表示漱口的意思。
三、
唐朝到清朝的近代汉语中,洗字的表现又如何呢?
在唐代的《全唐诗》(节选)、《王梵志诗》、《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1442)、《南海寄归内法传》、《祖堂集》,以及在宋代文献《归田录》《三朝北盟汇编》《五灯会元》和 《朱子语类》中,带有清洁意义汉字出现频率最高的的前两位大佬分别是“洗”和“浴”,其中,“洗”大佬的势力范围足足是“浴”字势力范围的两倍还多,占到了36%,而浴字只有约17.7%,
而到了唐宋时期,“洗”字也渐渐从西汉时期的单纯表示“洗脚”的字义扩大了自己的领地,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渣字”本质,不仅仅是足,在唐朝,沐头也可以说是洗头,盥手也可以说成洗手,濯衣也可以说成洗衣,刷钵也可以说成洗钵……唐宋时期的洗字,渐渐有了其他字的含义,在这个时期,呈现出一种洗字与其他字混用的状态。
历经唐宋,洗字真正确立了它在洗字界中不可撼动的地位,成为了江湖扛把子,并在未来的时间中稳扎稳打一步一步侵蚀别字的领地,巩固自己的一哥身份。
明朝,带有清洁意义的“洗”字在明代文献《水浒传》《西游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的洗浴概念场词汇系统中,出现频率高达了58.63%,到了现代,通过对《在细雨中呼喊》、《活着》、《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点正 经没有》等73部著作于民国之后的出现的洒 沐、浴、澡、盥、濯、漱、浣、荡、涤、淘、冲、涮、汰、颒(沬) (huì)、湔(jiān)、洮(táo)、淅(xī)、溞(sāo)、酳(y ìn) 、渳(mǐ) 等均有清洁干净的字面含义的字出现的频率中,洗字出现的频率高达了76%,古代汉语中的沐头、澡身、盥手、濯(浣)衣等词,西汉时候各司其位,到唐宋时期的与洗字并用,再到如今的现代,统统用洗头、洗澡、洗手、洗衣服来代替,洗字的称霸史,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汉字界爽文。
至此,洗字完成了它称霸江湖的伟业,至于未来还有没有下一个带有清洁含义的江湖字派死于洗字派之手,我们只能交给时间去检验了。
说不定以后我们的刷牙漱口,就全部用洗牙洗口来表示了呢。
四、
不过我最大的感触不是洗字的兴盛。
而是古人从用各种各样的词来表示洗这个含义,经过历代的发展,如今的我们大部分情况下只用洗字来表示,我们的老祖宗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变得懒了起来。或许真的说明了懒惰和简单才是人类最后的归宿。
那么我睡觉的时候多赖几个小时的床,也算是从另一方面遵循老祖宗的教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