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9月23日4时02分进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节气, 秋分当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所有地区都是昼夜等长。过了秋分,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是一年中第十六个节气,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加大。无论是“天凉好个秋”,还是“秋风秋雨愁煞人”,都是天气转冷的标志,需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古人对秋分也是十分喜爱。唐有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宋有陆游的《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无论是李白的“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还是孟浩然的“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都给自带美颜的秋涂上了一笔淡淡的色彩。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故而不再打雷。二候蛰虫坯户。“坯”是细土的意思,即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女子,因此有“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传统。

        秋分日,带着风筝带着爱的人,去欢送一下“燕将明日去”的众鸟,观天,赏花,与天地融为一体,共饮诗一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