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 丨 文 / 张伟 滚雪球习惯养成社群主理人
这是椰子私塾第1206篇原创输出
可以没有实力,但必须养成一个好习惯
回首过往,或多或少,或好或坏,总在改变,或缓慢或急切;每一次改变如散落的沙砾,慢慢堆积成生活。探寻改变奥秘。因为高温,沙可以成为砖,它是构建生命城堡的基础。因为有水,沙可以化成绿洲,它是构建生命丰盛的基础。
沙砾成堆,无高温,没有水,绝不可能发生真正改变。改变并不仅仅是下决心。如果如此,每个人都可以收获想要的改变。改变是水滴石穿的日夜劳作,改变是铁杵成针的反复磨炼。
三年前,我认为改变是一件极难的事。
某个拥有阳光的午后,我随手翻起《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是工作15年第一次读完一本闲书。这本书,如同贫瘠的沙漠,终于有雨水落下。让我重拾美妙的阅读体验。花3小时阅读让我踏上改变之旅。
有了这种美妙的体验,我开始阅读自我管理,情绪管理,改变就在阅读中悄悄发生着。
改变第一步——阅读。
分享这段经历,我希望从中提炼出一些关于改变的细节。帮助你做出想要的改变。
前段时间我陷入了一个困境。我认为阅读是改变的最好方式,可很多人从来不阅读(我对阅读的定义——从中收获启发或动力,不是消遣性阅读),帮助不阅读的人改变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这个想法,让我感觉自己的输出没有意义——无法帮助别人改变。
一天,儿子放学回家,我发现他用一张A4张折了4折,折成一本小册子,册子封面有故事名,还署上了他的大名。翻开之后,首页是人物列表及设定。翻开第二页是故事大纲。
我认为他是在我的影响下开始写小故事的。
我在码字时,只要他凑过来看,我就会知道他,你看,爸爸已经更新了10万字了,你的语文课本才不到8万字,爸爸厉害不,其实写作文很简单。过了一段时间:你看,爸爸已经更新了20万字了,还有很多人点赞,太开心。在儿子的书包里重新发现输出的意义。
每个人想要改变的触发点不同。有些人抓住了这个触发,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强化这个触发,最终带来一系列改变。改变如同堆沙砾,在微小时要有意识加高温,补水源。构建生命丰盛、瑰丽的城堡,由此开始。
或许你觉得改变别人很难,那就从让自己变得更好开始。最起码,你的好,会影响你身边的人。改变如奔向东方的河流,想要改变流向,刚开始,投入封堵的石头,大部分可能被冲走,总会留下来一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投。堵住坏习惯洪水,不可能一次完成。有时,我们觉得太难,根本原因是重复次数少而已。
以前我学习英语,单词抄写10遍,课文朗读3遍,句子抄写10次。到考试时,还有很多记不住,感觉自己特别笨,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呀,为什么还不行呢。
现在想,其实我忽略了重复次数,10次不行,100次总行吧,1000次总行吧。我妄想少量重复就可以成功,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大坝不是一天筑成的。
以前如果记不住,会抱怨自己太笨。现在的想法,呀,看来是重复次数不够再来就好。
需要重点提醒,重复也要有策略,重复至少可以分两类,消遣性和创造性。消遣性指的是,消遣别人创造的产品。比如,剧剧,看小说;创造性是指享受自己创造的产品。比如,写作,学习。为什么说学习是创造性愉快呢?学习是一件主动创造快乐的过程。想像一下,困惑已久问题解决时的快乐。
消遣如大海的浪花,来得快去得快,这会让你在追逐一个又一个快乐中浪费掉宝贵的时间。最终却一无所获。
创造产品如夜空中的星星,它细微的光芒,会让你的人生慢慢丰盛。
一无所获和慢慢丰盛,这道选择题貌似非常容易选。却总是有许多人选择一无所获,这种快乐来得容易,这种状态下让人产生一种幻觉——这快乐会继续下去。你一定体验过,这种快乐背后的空虚。大多数时,我们会选择用消遣快乐填充进来。这是人性的天性。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主动创造产品。
这个产品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个小物件,帮助一次别人等等有意义的事。
因此,我的建议也非常简单。
今天就写一篇文章吧。
如果你觉得难,那就写个日记。日记也属于你的创造,独属自己的创造。
今天我们将愉快做了分类:消遣和创造。
这个分类,可以辨别当下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最重要的:清楚知道,创造远远比消遣快乐要恒久和富足。它们是浪花与大海的区别。
每个作品,都是属于你的一颗星,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天空挂满繁星。
养成一个习惯要多久?这个问题你一定想过,可能会做计划,可能是21天,或是3个月。无论21天,还是更长时间。在你制定具体日期的那一刻,压力就有了,对目标的期盼就有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焦虑,因为你希望尽快达成目标。
难道养成目标不需要制订计划吗?计划可以有,但不能以日期作为衡量标准。要以是否能从中收获创造性快乐为目标。
某个习惯你要用多久?是一辈子,还是3个月。
如果是一辈子的话,为什么还要有明确的日期呢。从这个角度看,制定如何收获创造性快乐才是实现养成好习惯最佳策略。快乐会让根本停不下来。
回想一下,最近你失败的计划,坚持了多少天?在制订计划前以达到某个日期为标准,还是以每天重复为标准?
当你决定放弃的那一刻,有没有回头看一下,自己有的收获?
当你决定放弃的那一刻,有没有向前看一下,自己会取得的收获?
有个有趣的场景,你一定遇到或自己做过。在最初决定养成习惯时,信心满满的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坚持100天”、“自己一定能做到”。这只是你的期待,如同老农种下种子,期待秋天有个好收成一样。有一点很少有人能想到。想到和做到根本就是两回事。
种下种子只是开始,就如你制订计划一样,仅仅只是开始。这中间可能会碰上干旱、水灾等意外,还需要除草、施肥、灭虫等工作。碰上了干旱,水灾,就像你执行计划时碰上障碍一样,你会选择怎么做?老农会选择,种点其它的,好孬也有个收成。而很多人选择直接放弃,一点儿收成也没有。反倒收获了些自责、焦虑、懊恼。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如老农一样,耐心做好每天。静静等待就好,对未来充满希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改变悄然发生。
- End -
觉得有启发,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
我今年的目标:帮助1000人养成写作的习惯,18个月写作能力上一个台阶。认可写作需要长期投入的小伙伴一起来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