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二十有八的表妹,终于在年前把自己给嫁了。可真是了了我们一帮爱她的亲人朋友们的大大的心事啊。
在这样一个世界很大,圈子太小的年代,相亲成了未婚男女不错的选择,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相亲的被认同感不可否认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表妹的幸福便是从相亲中走来的。看着两人聊着聊不完的闲话,我知道,这次真的是碰上了对的人,之前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果然不到半年就被通知有喜酒喝了。
因为那份高兴着她的高兴,不远千里我带着俩丫头去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虽然已是当妈的人了,自己的婚礼因为是远嫁,所有的风俗双方都是能免则免,所以对于许多传统的习俗我都是陌生而无知的。
我们去的比较早,有时间帮忙布置表妹家这边的房间与一些室外的装饰,看着我一直视如小孩子的表妹自己在网上买的全套的对联,窗花,拉花,气球,花球,等等等等,真的是让我刮目相看。
冬日的天,因为喜庆的弥漫变得阳光而温暖,青山绿水的映照更是增添了一份美好与浪漫,在乡下举行婚礼这真的是个特别明智的选择。
婚礼那天,早早的我们就守在了表妹家,老妈家兄弟姐妹七人,后辈只有俩个远嫁的,一群表兄妹加上各自的小孩子,差不多有一二十人,我们全部或站或坐在楼上围着盛装打扮的表妹欢闹吃喜糖。几个大人们还商量着晚点新郎官来了谁守楼下的大门谁守上面的房门,小孩子们那就更不消说了,真是兴奋异常。
随着敲锣打鼓声的临近,小孩子们雀跃不已,我们也更加的情绪激动。想想把楼下大门交给了我们的长辈们,我们一起专门坚守二楼。“咚咚咚”不一会儿就听到了新郎他们接亲的一行人上楼的声音,看来我们的那些个姨啊叔的太好说话了,哈哈,也有可能是新郎官的红包准备的足够大。
男方随新郎官一起前来的接亲人员,一般除了迎亲队的锣鼓手和司机,还有就是两个未婚的女孩子,男方家里的长辈像叔叔伯伯之类的一人,再加上媒人。而女方送亲的队伍中呢,自己家里至亲的人除了妈妈都是可以去的,再有就是关系好的亲戚和朋友。
其实啊,怎么说呢,我们表兄妹也都还是比较羞涩的一群,没有出比较难的招,就图一个热闹,在新郎官扔进来N次红包以后,我们就把房门大开了。谁知新郎官心情太赞,看着那一群欢呼跳跃的孩子们,进门后还在一个劲的撒红包雨,抛喜糖,把气氛推上了高潮。
在我们一帮大人小孩忙着抢红包接喜糖的当口,表弟已经手拽着刚接到的特大红包,背上新娘姐姐开始下楼了,我们这一群人赶紧回过神来大声欢呼着紧随其后。
我们那边的风俗是这样的,新娘出嫁的那天从娘家到婆家中途脚是不可以挨地的,一般在娘家就是自己的弟弟背着上花车,到了婆家便是由新郎官抱着进门拜堂。
在响彻山谷的敲锣打鼓与鞭炮声中,我们一行三十多个亲戚朋友都坐上了前来迎亲的车。虽然城里也买了房,为了更有气氛男方的酒席也是选择在乡下举办的。那是一座靠近我们那片最大的一个水库边的房子,因为是一个乡镇,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行驶了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看到了男方家门前那条公路上一排排吹气的大红的拱形横幅,热闹而喜庆的锣鼓与鞭炮声再度震彻云霄。
汽车开始一辆接一辆的慢慢停下来,我们送亲的人则把女方的嫁妆和一些随身物品从车上拿下来拎在手上,男方家里的人此时便会立即出来相迎。而有意思的是,无论我们手里拿的是大件还是小件,一件或是两件,男方家里人来接手的时候都是需要封一个红包的。然后聪明的我们便把本来就不重的物件全部分开来拿,以换取更多的红包。
其实大件的嫁妆都早就摆放在了城里的新房子里,随车的就只是一些棉被和新娘子的日常用品而已。在那样一种小孩子分抢,大人们起哄的氛围里,空气中飞舞的都是纵情的欢笑与甜蜜的喜悦。
这一波闹毕,新郎官就开始打开车门抱新娘子进门拜堂啦,又是双方亲戚朋友们起哄的高潮部分,小孩子们也在一个劲的叫嚷着:“抱新娘子啰!抱新娘子啰!”而拍照的“咔咔”声也是不绝于耳。
看着表妹一低头那如徐志摩笔下水莲花般的娇羞,看着新郎官望着她那深情的眼眸,我不禁感慨,影视剧中那些王子与公主般的美好画面原来可以离我们这么近,真是幸福甜蜜的一对儿。
在双方亲戚朋友的簇拥与祝福声中,在主婚人的引领下,他们在堂屋完成了拜堂仪式。随后就被送入新房,两口子坐在婚床上,男方家就会有两个小姑娘进去给新娘子送洗脸水,给两人端茶。当然,这都只是习俗的一部分,意思一下,打湿一下水和嘴巴,再回两个红包就行了。
婚床呢是当天铺好的,一般是交由男方家已婚的两位女性长辈,而铺床时也会有惊喜哦,床上会藏有两个红包。但是婚床在结婚当天除了新人外,都是不可以坐的,这一点我也是那天才知道,还别说,参加表妹的婚礼还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一切仪式举行完毕,我们三十几个上亲,就是送亲的人,就会被当做最珍贵的客人安排在上好的房间里休息,吃糖果点心闲聊,等开餐。我呢,则和几个表姐妹们赖在新房门边一个劲的给新人们拍照,轮流和他们合影。
很长一段时间新房门口都是水泄不通的,除了拍照的,还有更多来看他们漂亮布置的亲戚朋友们,我无意中听到有人在夸表妹:“那些都是新娘自己布置的呢,没人帮忙,真是贤惠能干啊,老周家有福啊!”我循着声音望过去,是一个我不认识的大姐,想来肯定是男方家的亲戚吧,我望着她那欢喜而自豪的笑容,心里乐开了花,不错不错,刚嫁进来就被夸,以后的日子一定是和谐美好的。不过她们也不看看是谁家的新娘子,从我们外婆那开始就有遗传了的好不?
我们坐着聊聊,再在屋前屋后转了转,大人小孩子一人领了一个红包,然后就开餐了。酒席是我们常德桃源的特色钵子菜,另外呢还有新郎新娘敬的蛋茶和喜糖,蛋茶就是一个人两个卤鸡蛋,而喜糖是用精美的小盒子装好的也是一人一份。这也是传统习俗的延续吧,男方亲戚每人都会即时的在餐桌上回礼,也就是给红包,而我们送亲的人是不用给的,在女方家前一天的酒席中给新娘子压箱钱就好啦。
我们吃过中饭,男方家里便安排车辆送我们回家,整个喝喜酒的过程也就结束了。不过听老妈说原来送亲的人是要在男方家住三天的,有可能是那时因为交通不发达,引起的各种不方便吧。而现在一般的婚礼都是简化了的,如若选择在城里的酒店举办,那就更加的欧化,简单而没有了传统的味道了。
结婚,一辈子一次,我反而觉得越传统越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可能我们现在不一定还能解其深义,但会让人觉得特别的隆重而热闹,而且还特别有意思,就如表妹的婚礼般。回家后,俩丫头还在一个劲的问我:“妈妈,妈妈,你那边还有没结婚的亲戚朋友吗?我们还要去参加那样的婚礼哦!”
从相亲开始,婚礼是承诺,宝宝也在期待中走来,一切都是那样美好。表妹,愿你的生活一路幸福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