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不敢,走出生活的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是指人们习惯的一些心理模式,是你感到熟悉、驾轻就熟时的心理状态,如果人们的行为超出了这些模式,就会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恐惧。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新工作、接受新挑战时,内心会从原本熟悉、舒适的区域进入到紧张、担忧甚至恐惧的压力区。(名词解释)
如果,你在宿舍打游戏打的很爽,最强王者总是秒杀全场,所有游戏你都是最强的,你会走出你的舒适区吗?去图书馆看一看书,去社区做义工,去聋哑学校关怀一下小朋友?
如果,你在你现有的领域感觉很爽,如鱼得水,什么事情都游刃有余,那么,你会逼自己走出舒适区吗?
问一问你自己,你敢不敢,走出生活的舒适区?
你需要,或者说,你想要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有压力的环境里吗?在你已经是第一或者已经接近于第一的时候,你会继续呆在让你舒服的海域,还是去领略更宽广的海域?
你内心深处的那个懒散的小恶魔是不是出来了,在你耳边说:就这样吧,你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惰性,遵循自己的内心,别出舒适区,现在这样多好啊,……
其实,你有没有想过,呆在舒适区里,并不一定自己真的会舒适,反而那些迷茫啊、不安啊、患得患失啊,都是生活给我们的舒适病。我们把自己当成一条鱼,我们自己给自己换个池子游一游,说不定马上就好了。
你是不是这样觉得,那个,你可以偷懒、可以傲娇、可以安心睡大觉的区域,在这样的环境里,成就感、幸福感爆棚,自己轻松、外人羡慕,最合适长久,但不一定合适停留。
但是,离开这个舒适区,你就会发现,原来以为很重要的东西,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把眼光放长远些,把格局再扩大些。
如果你舍得把舒适程度保持50%,那么,你要相信,剩下的50%就会填满惊喜。
什么是离开舒适区?
并不一定就是辞职、跳槽、……
更重要的是自我提升。
去做一些你一直想做,但不敢尝试的事情;
去提升自己的平台;
去追逐太阳吧,像夸父一样。(没错,我就是常常这么告诫自己的。)
总有一天,你看到了天空的高度。
才会知道,那才是人生里,应该见识的风景。
“天花板有洞的人可能会淋雨,但也能看到第一缕彩虹”
搬着梯子,把自己的天花板捅一个洞。淋点雨怕什么,爬出去,才能看到更美的夜空。
别为内心的恐惧找理由。
做一件事,抵得上说一万句的想。
我们每个人,就像生活在蛋壳里。我们被这种自以为是的安全感填满周身,在这里面我们不用承受压力,不用面对痛苦,不用承担责任。我们舒适的生活着。 而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 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我步入丛林,
登上高山,
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晚上好,我是吾呦鹿鸣,明天就是周一了,来,干了这碗“毒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