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人情世故,一点也不比现实生活当中少。对这一点感受更加深刻,是源于最近我的朋友圈里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天中午午饭时,把盒饭领回宿舍以后,打开一看,主菜是两块肥腻的肉。其中有一块组分非常特别,瘦肉和肥肉的比例基本上达到了1:9,几乎就相当于是一块彻彻底底的肥肉了。
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纯纯的瘦肉,也见过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但是几乎一整块的脂肪肥肉还是比较少见的。
于是我马上拿起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紧接着拿这张照片发了朋友圈,同时配了一个开玩笑的文案。其实我的本意是说句笑话,逗人一乐,别的并没有想太多。
伙房是由专门管理勤务的小组负责的,小组的负责人在此姑且称之为小组长,这位小组长与我平时的关系还不错。
第二天下午,在某场合下遇到这个小组长,他脸色阴沉,很不高兴地跟我说起这个事情,责怪我为什么在朋友圈里发这样的东西,这不是往他们伙房保障的人员脸上抹黑吗?
而且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见了我的面都爱搭不理的。
我突然意识到那条朋友圈,对他的情绪影响还比较大,平时看起来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没想到还特别在意这样的细节。
平心而论,这样的朋友圈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吗?当然不会。虽然说我的本意并不是要在线吐槽他们,仅仅是为了开个玩笑。但很明显这个玩笑开的比较失败。
你看,这就是朋友圈的人情世故,它跟现实生活当中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甚至比现实生活当中所说的话所办的事造成的影响还要更加夸张。现实生活中说过什么话办过什么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但在朋友圈当中,一切都是有痕迹的,说过的话总会被人看到。
原来我以为朋友圈就像以前的QQ空间一样,只不过是抒发自己心灵,记录自己生活点滴的一种渠道而已,是虚拟世界,现在看来,它比现实还现实。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怎么发朋友圈了,甚至有一些人还关闭了朋友圈。因为想说的话,不能随便说,说出来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造成的影响。
前一段时间,跟同事聊起朋友圈的话题,说到我不喜欢在别人的朋友圈下面点赞时,还被同事批评情商太低。自那以后我凡是浏览朋友圈,有时候就会特别注意给别人点赞,能点的我尽量都点。虽然很多事情感觉跟我毫无关系,但是也得礼节性的点一下。除非没有朋友圈的使用痕迹和记录,相当于你不存在于这个朋友圈,别人也就对你无所谓了。
想到之前这件事,再联想到当下的朋友圈“肥肉事件”,使我对朋友圈突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它远远不是一个可以放飞自我的虚拟空间。
这莫非是成年人的烦恼?不敢在任何的场合下显露自己的情绪,生怕对其他别的什么人造成某种影响,这种感受一点也不美妙。
但是,总不能因此就关掉朋友圈吧?人永远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单独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你不能在整个社会人际关系架构当中被别人所需要,久而久之,就会被遗忘到无人问津的角落里。由此,还必须继续在这个圈里呆下去,即使有的时候是虚与委蛇,那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这也许就是人际交往当中必须付出的某种类似于“成本”的东西,只有付出了必要的成本,才会获得相应的收获。因此,看待这种事情,不必太悲观,也不要过于在意,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