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之波、歌德之勺、爱默生礼帽、伊藤春夫馆、艾略特之杯、梭罗木屋、蒲松龄之道、惠特曼的摇床……对于著名的作家或诗人,不谈他们为人熟知的作品,而是谈与他们相关的让人陌生的物件。看到这些,你会不会感到好奇?反正我是好奇了,于是买了这本《梭罗木屋》来看。
读完第一辑“作家”,仿佛随张炜先生去参观了一遍这些作家的故居。在那些作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作者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物件触摸到他们的气息和伟大灵魂。比如在歌德的故居,作者就留意到了歌德的厨房里一把特别大的炊勺,作者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又想到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再比如在爱默生故居,作者特别留意到了屋角衣架上一顶小小的礼帽,说它在那里重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爱默生。
很喜欢作者的写作角度。选取一个特殊的意象作为线索,牵引出一个真实的作家。作者不贪大求全去写这个作家的全貌或他作品的伟大成就,而是通过一件特殊物件来展现他的思想、情感、生活或作品的某些侧面,有如剪影,轮廓清晰,让人可知可感。
只可惜这本书中写作家的只有一辑,后面便是写其他,如若整本书都这样写,岂不更好?比如,还可以写:陶渊明之菊、欧阳修之亭、归有光之轩、李白之酒、杜甫草堂……
作家的故居,大抵和任何人的故居一样,都是一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但肯定总会有某个线索,让你能够看见这个作家的某一段人生或者经历。这种看见,并不是来自于线索本身,而是来自于作家及作品。
忙碌琐碎的生活,困住身,但有阅读,便可让心在路上,就如读这本书,可以随作者去参观日本的伊藤春夫馆,也可以去美国的康科德参观梭罗的木屋,还可以去杭州西湖看苏东坡之波……
文字也是线索,循着它,看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