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是相当于汉语中的集市,是维吾尔人对城乡商业街道和集市的统称。维吾尔巴扎历史悠久,它是维吾尔族祖先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步形成与发展完善,并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反应载体。巴扎是整个维吾尔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浓缩,维吾尔人通过巴扎来反映社会生活、传统生产方式、民族心理与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商业伦理、传统教育和生态环境等广泛的内容。巴扎伴随着维吾尔人的社会经济与精神生活,在促使民族经济共同体、商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传递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每个县市的巴扎天时间是不一样的,就拿阿克苏来说,每周末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感觉大家像过年似的从十几公里外赶辆毛驴车远道而来,把自家的三五公斤粮食卖了,吃个烤羊肉串,吃碗凉皮,摸摸肚皮有小小的满足感,哼着小曲驾车归去!
(是的!我这里是个慢节奏的生活模式,无需奔跑,无需急着挤铁上班,是我这里压根没有地铁这高大上的交通工具)
巴扎在维吾尔人的经济与精神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综合性场所。巴扎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交易与贸易场所,而且对于维吾尔人来说是物质生活的保障、精神支柱,民族经济生活的重要环节。 我们从小长大的环境里不管是自然然环境也好人文环境也罢离不开巴扎带来的一种精神上的文化因素,在巴扎我们不光把买东西这个愿望能实现还能学到很多隐性的文化修养交际方式等等,尤其是对青少年在这种文化里的培养是不能忽视的一件事,人成长的过程以及人的文化修养都是周边的文化因素带来的隐性培养,所以巴扎对于维吾尔族来说带来的不光是为买卖提供场所而是一种文化的培养。
新疆各个绿洲各个大小巴扎按照每个地方的特色不一样所摆出来的商品也不太一样,有的地方重视饮食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美食来做交易,有的地方尤其是农村一些地方出现多一点他们也可以把像木料、柴草、牲畜等比较大型的有活物产品做买卖,还有传统式的以服饰交易为主的也最多,还有的地方尤其南疆一带以手工艺产品做交易的也很多,乡民们通过商品物资的交换,以各自物资需要为前提,通过有形的商品交换,实现人际间无形的情感交流以及个体间文化信息的传递。
说到手工艺,巴扎即是维吾尔族人手工业产品的加工和集散地,是各种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匠人与文化艺人聚集的空间。维吾尔巴扎上手工艺品也占重要的位置。巴扎上的各种手工艺品,能够充分显示出维吾尔族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巴扎街道上摆摊的玉雕、日用铜器、木器、陶瓷、首饰、各类帽子、服饰、地毯、艾特莱斯等手工艺品,做工非常精细,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
在饮食交易上,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维吾尔族的饮食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维吾尔人在巴扎上的饮食中肉类、馕类、水果类习俗是比较特殊的,而且在巴扎饮食消费中占较高的比例,还附带很多各个地方相应的特色美食比如羊肉汤、手抓饭、薄皮包子、烤肉、凉粉等等。
在服饰上,服饰是与维吾尔族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的一种民俗现象。巴扎上可以看到传统鞋匠做出来的各种样式的皮鞋靴。维吾尔人穿鞋靴是传统的习惯,历史久远。维吾尔人的祖先曾经是游牧于高山雪岭,纵横驰骋在广阔的西陲塞富饶土地上的游牧民族。穿靴便于骑射,也称其为保暖耐寒的“足衣”。现今,鞋靴也是嫁妆中不可或缺的。维吾尔人赶巴扎时,特别重视穿漂亮的衣服。一般年纪大的人特别喜欢穿传统服装逛巴扎。戴着传统色彩的羊皮帽子、花帽、花头巾、棉袷袢、长衬衣、裙子、裤子、鞋子等等。维吾尔巴扎是传统服饰展示的重要场地。现今巴扎的各个角落里也可以看到一些传统服饰和制作传统服饰的师傅。
巴扎上还有演木偶戏、斗羊、斗鸡、斗狗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和游戏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随着城镇和巴扎的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它们作为巴扎的一种流动形式和一种专业化、商品化的传统精神文化,却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传承价值。
每一个逛巴扎是一种特殊的娱乐方式从底层百姓到上层人士,无论性别、年龄,他们对巴扎都有很强烈的感情。维吾尔人之所以对逛巴扎那么痴迷就是因为巴扎是可以使他们的精神获得解脱的地方巴扎使商品交换社会交往、娱乐、会亲看友等活动集于一身的以新鲜热闹的形式的给人以慰藉。巴扎就是维吾尔人生活的缩影,它是一幅千年的风情画卷描绘着新疆的风土人情。
这就是我们的巴扎,一个充满了民族气息的地方,我这里可以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还有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快来!掀起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