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诗人(选摘文录)

苏东坡于1037年1月8日出生在眉州(今四川眉山)。他是一个典型的小镇青年,也可以说是农家子弟,而且是偏远地区的小镇青年或农家子弟。他的原籍在河北栾城,但苏家在眉州已经延续了好几代。唐朝时期,有一个叫苏味道的人,到眉州做刺史,在他去世后,他的一个儿子留在了眉州,这个人就是苏家的曾祖。苏家在眉州有田地,也经商,是地方上有一定名望的家族,但一直淡泊名利、勤俭节约,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但到了苏东坡的父辈,平淡的日子发生了变化,苏家子弟有了想出去的念头。就像我们今天一样,一旦我们想要离开家乡去上大学或工作,甚至想出国去留学、移民,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脱离了原来的轨道,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路。苏东坡的伯父苏涣,在1024年考上了进士,是苏家第一个走出眉州的人,当时在整个蜀地都很轰动,也带动了蜀地的年轻人考科举的热情。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25岁的时候,也决定要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虽然科考不是很顺利,但他想要离开眉州的决心一直很坚决。他在一首诗里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蜀地虽然富裕,过过小日子还可以,但是,后代在这样的环境里会变得粗鄙愚昧;而河南嵩山一带山清水秀,人文气息浓厚,又是政治中心,是定居的好地方。因为自己科考不顺利,年龄也大了,苏洵就把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儿子身上。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苏东坡青年时代也有想要离开家乡的意愿。彼时,他有一个朋友要去京城,他写了一首诗为这位朋友送行。诗里勉励他的朋友,生活需要广阔的天地,首先就是要走出去。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山间石溪里的鲤鱼,偶然遇上赤日沸水的天气,而溪流里全部是密密麻麻的石头,找不到可以钻的隙缝,就会陷于窘迫,如涸辙之鲋。所以,一定要跃出小溪,去大江大海,不要做浮沉浅水的群蛙。

1056年3月,苏洵带着苏东坡和苏辙,前往汴京参加开封府试。这是苏东坡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上,他走出蜀地,开始了士大夫生涯的第一步。苏东坡和父亲、弟弟三个人从蜀地一路奔赴京城,走了两个多月,快到河南渑池的时候,骑的两匹马死掉了,只好换骑一头瘸了腿的驴子。当时奉闲法师在附近一座寺庙当住持,热情接待了他们。苏东坡兄弟在庙里的墙壁上题了诗。第一次离开家乡,旅途中发生的事,会成为一种难忘的记忆。

到了京城以后,他们首先参加了开封府试,均名列前茅。尤其是1057年,欧阳修主持的礼部考试,苏家两兄弟同科进士及第,一时之间名扬天下。苏东坡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受到欧阳修的欣赏,一时之间使其进入了权力和文化的核心圈子。1061年,苏东坡、苏辙兄弟二人参加了制科考试,苏东坡写了《进策》《进论》各二十五篇,最终,苏东坡被取为第三等。制科分五等,第一、二等为虚设,实际上第三等为最高等。苏东坡是北宋有制科考试以来第二个被取为第三等的考生,苏辙入第四等。

1061年,朝廷任命苏东坡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职业生涯的开始。1061年11月,苏东坡去凤翔任职。苏辙为他送行,一直送到郑州。苏东坡继续往前走,又到了渑池,就是四年前他们经过的地方。那个寺庙还在,但奉闲法师已经去世了,遗体葬在寺庙后院的一座塔里面。而四年前他们在墙壁上题的诗,已经看不见了。

到凤翔后,苏东坡收到弟弟寄来的一首诗《怀渑池寄子瞻兄》,马上就和了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 苏轼才华横溢,为...
    萤火张阅读 3,790评论 0 6
  • 本 书 价 值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的开标立范之作。看一代幽默大师书写一位千古奇才,品两...
    孜孜999阅读 6,372评论 0 1
  • 12月3号复盘 米果果教育 张滢 【每日目标】 每天三目标 1.早起、早餐 ✅ 2.英语学习作业打卡✅ 3.赢效率...
    米果果教育张滢阅读 1,319评论 0 0
  • 读后感 林语堂这本《苏东坡传》放在家里的书架上已经多年不读,但听樊登读书的讲解已有2-3遍,也大致了解苏东坡老先生...
    元宝雅宅规划师阅读 3,339评论 0 1
  • 本 书 价 值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的开标立范之作。看一代幽默大师书写一位千古奇才,品两...
    小小的Jobs阅读 4,61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