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看完这本书,心情很不平静。但具体是什么滋味,我又说不上来。只知道心情好久没有这样波澜过了。
有很多书,看完后都有这样那样的波澜心绪。但大多数,仅仅只是起了波澜而已,并没有什么想说的话。还有一部分书,就是让人看完之后,不但心起波澜还会有一些看法和感想。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在家里躺了快半年了,我不记清是什么原因买回来的,但是买回来后一直没有打开。
冬天的时间,天短夜长,一下子多出了许多时间,这些多出的时间除了补充夏天缺失的睡眠之外,还有许多盈余。这样一来,我便有了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书。就在昨晚上跟孩子一起阅读时我打开了它……
说实话,这本书一开始并没有吸引到我。外国作品翻译过来的,我的水平看这种书很吃力,经常会搞不清其中一句话到底是谁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老是向我问一些他不认识的字,使我分心才导致的。总之,这本书开篇的几章我觉得很无聊。
直到听说斯特里克兰有了外遇离家出走时,才勾起了我的好奇八卦心。作者在书中也是这样说的:“这里的人们总是很八卦”。其实我也很八卦。以至于八卦到一整晚没睡觉,看完了这本书。
我看过的每一个精彩的故事,我都会认为这一定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可能因为那个人的特征就跟我们周围的某人很像,也可能因为作者在书里把每个地方的风景描绘的就像你亲眼看到的一样。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中说的故事,应该也是一个真人真事。后来百度了一下,这个故事确实有原型,但原型与书中故事并非一模一样。
说起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一生,我觉得可以用悲壮两个字来形容,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但我词汇量太少,再找不出其它的词了。而且看完斯特里克兰的一生,使我想起了另外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些我们这些人眼里的疯子、神经病,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却是天才。《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就是我们这些人眼中的“疯子”,他放弃了优越安逸的生活,抛弃了可爱的孩子和爱他的妻子。不顾世俗的眼光,不顾饥寒与贫病,只为画画。这是怎样的一种疯狂,我理解不了。因为我的周围,不,应该是我所处的这个时代都没有像他这种行为的人,他是与我所在的这个世界背道而驰的人。
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人都在紧张的追逐,追逐那些被斯特里克兰扔掉的东西,爱情、名利、舒适的生活。可他从不在意这些东西,他认为追求爱情的女人们是愚蠢而可笑的;他吃饭从不挑剔口味,吃饱就很好了;他不爱钱,即使他贫病交加,吃不饱饭,但他只要挣够了买颜料和画布的钱,他就立马放弃工作;他对自己的住所、穿着打扮以及别人的眼光不屑一顾;他甚至讨厌自己身上最原始的性冲动,并且曾为此相当烦恼。而我们,所有人,都在终其一生的追求名、利、情、爱,追求的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过的舒适无忧。可事实往往是越追求越烦忧。
用俗世的眼光来斯特里克兰一生的际遇,可以说是一个起落落落落落的人生,从一个证券经济人转型成为一个零基础的画家。然后一再下跌成为一个会画画的流浪汉,到最后娶了一个土著人当老婆,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土著。可换个角度来看,应该是什么角度呢,我也不知道。他的人生是落起起起起起的人生,因为他从一个行尸走肉般的人活成了主宰自己灵魂的人,并且找到他灵魂的故乡、他真正的栖身之所,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年而已,那也很值得,因为他在人世的那些年一直都“活着”。而我们现世有多少人是在20岁就已经死去了,只不过是等到80岁才埋藏而已。
他的这种不忌世俗的性格也确实很让人钦佩。斯特里克兰的性格是复杂的,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复杂的。准确的说人性是很复杂的,比如,在斯特里克兰太太要求作者去帮她找斯特里克兰时的场景,作者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不知道真挚的感情中会有多少矫揉造作,高贵的优雅中会有多少卑劣低贱,也不知道罪孽中有多少仁慈良善。
他笔下的施特罗夫是这样的:
他生性和蔼宽厚,却总是那么冒失莽撞;他拥有真正的美感,创作却很平庸;他对感情具有特别的敏感,行为举止却很粗野。
作者说他塑造的斯特里克兰是一个残忍、自私、冷酷无情、好色的角色,可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个可憎的人,可他也觉得这个可憎的人很伟大。
作者在这本书中说透了人性的茅盾与复杂,人性这个东西还真的很难捉摸。比如,审美这件事。这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每个人的审美都不相同。斯特里克兰在世时,他的画没几个人懂的欣赏。为何他一去世,他的画却变成了人人争相购买的宝贝。难道这些之前不懂得审美的人,又突然懂得审美了吗?这其中除了对美的欣赏之外,应该还会有一些其它的复杂人性在纠葛吧!
这本书作者用的第一人称叙术法,代入感很强,读起来就像是随着作者的笔触经历过了一番。书中的情节没有大的起伏,但很跌宕。作者在每一章中,都已经为下一章埋下伏笔,因此能够勾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使读者不忍中途退出此书。书中对人性的剖析,深刻、细致,使人在生活中能够更加理解每个不同个体的差异。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