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逛胡同,继续骑行。
从南锣鼓巷到烟袋斜街,必然经过鼓楼。正午的阳光下,鼓楼打卡的年轻人好多呀!而且,不管在哪儿,都有拍婚纱的新人,他们或庄重或俏皮,怎么看着都可爱。围着鼓楼骑一圈儿,娘俩也来拍一个大红色的围墙。话说,在北京,最喜欢的就是这大红色。
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小王的行程上,又一打卡地划上了对勾。
哼着《烟袋斜街》,出烟袋斜街。随着人流,经过后海。午后的后海挺安静,只有河边的垂柳在安静摇摆,特别慵懒。后海的“觉醒”要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以后。
我们俩穿胡同、拐小巷,骑行去恭王府。一直说,这么多次逛北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去逛逛恭王府。所以,第一站小王就约到了恭王府的门票。到了景区,我们却看到了人山人海。预约制,不就是为了限制游人数量、提高旅游体验感吗?看看这乌央乌央的人流,突然之间,我想打退堂鼓,有落荒而逃的冲动。
幸亏有小王同行,否则,我想,我真的要逃了。蜿蜒的队伍排队验票入场,这过程,已经耗尽我参观的热情。中国人有句话劝自己:来都来了,我也这样劝的,更何况,也不光为了我自己,小王也想看看清代规模最大的王府,毕竟“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嘛!
可,想安安静静参观,根本做不到。人潮熙攘,摩肩接踵的,看不到,听不清,没有时间思考,随着人潮,中国式旅游走起。说好的好好看、好好听呢?可我真的做不到呀!
参观的过程不加赘述,当然,主要是因为我讲不好。要听最精准的讲解,请上百du百科。我只想讲讲我的经历:
从一宫门进入银安殿,又到锡晋斋,看到萃锦园的大门,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直到,我们到了西洋门。于是,我犹豫着告诉小王:我觉得,恭王府我来过。这个西洋门,我记得。
小王笑,我也不敢肯定。看到后花园的一草一木,假山蝠池,我还在懵懂。我严重怀疑:我是前世来过还是与哪里的景物搞混了?我竟然想到的是避暑山庄。不会不会,如有雷同……一定不会有雷同!直到我们排队去假山的山洞里去摸乾隆御笔题写的“福”字,我方恍然大悟:不是错觉,恭王府,我真的来过!
为了验证,我找出以前的老照片。有图有真相,怪不得哪里都觉得印象深刻。只是,来过一次却当做第一次来,不正是中国式旅游“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的真实写照吗?好吧,我决定,以后再也不笑话王先生见谁都是第一次见、去哪儿都是第一次去了,这回,在小王面前我是啪啪打脸呀!这事儿,打死不能让王先生知道!
俩人逛完,时间尚早。一天人困马乏,该回去补给一下好好歇歇了。小王同学提议,一家三口来一顿老北京的炙子烤肉。这,能比得过咱淄博烧烤?来京城,就要尝尝京城的口味,那么烤肉刘的炙子烤肉,安排!
话说,这炙子烤肉不就是棒子国烧烤嘛,一定是他们抄袭的咱京城做法。牛肉配洋葱、羊肉配酸菜,味道都是杠杠滴!烤肉 刘,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