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领儿子去世纪坛看《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成果展》时,在售票窗口突然看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正在售票,立刻有了看展的冲动。只是身边领着的是连走路都不肯好好走的儿子,而不是懂得静静欣赏与感悟艺术的女儿,只能作罢。因为领着儿子进去的话,只能是浪费门票钱而已。之前,无论是领儿子去国家图书馆看《世界插画展-国际安徒生奖(终身成就)50周年展》,还是去中国美术馆看画展,眼中还仅限于好吃的和好玩的年幼儿子都感觉很是无趣,根本不愿意一件作品接着一件作品的慢慢欣赏,而只是走马观花看上一眼,就吵着闹着要出来了。
8月28日中午,接了上完合唱的女儿,在世纪坛附近的永和豆浆简单用餐后,我们娘儿俩买票进入世纪坛内的《印象莫奈》展厅。本次展览的定价分为平时票价和假日票价两种,而且针对单人和三人设计了不同的价格。因为我们正好是在周二到周五期间来参观的,所以享受到一定的优惠,但两人同行而非三人,让我们无法享受到更为实惠的三人票价格。递上178元后,我和女儿拿到了莫奈展的门票。
《印象莫奈》展厅,位于世纪坛的地下一层。在进入主展厅前,女儿专门买了盖章本。在展厅的“印象的旅程”、“印象的曙光”、“曼妙的巴黎”、“日出的印象”、“弥漫的天空”、“邂逅爱情”、“印象的色彩”、“灵感的源泉”、“秘密的花园”九个部分,女儿都非常认真地在盖章本上盖上章,作为自己参观的一个记录。
印象派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绘画门派,所以复制的莫奈名画《日出 印象》、《干草垛》、《圣拉扎尔火车站》、《睡莲》、《撑阳伞的女人》等作品,还是震撼到了我。虽然我小时候,学校从来没有开过美术课,让我一直不懂得如何去欣赏艺术作品。但这些年来我的一个感受是,艺术作品的美,可能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感受和体悟到,因为它直击人的,不是代表理智的大脑,而是代表感性的心灵。只要一个人有一定的感受力,就足够了。
虽然,我并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欣赏莫奈的这些作品,但基于对莫奈在光色表达上的了解,我想到用前后移步来感受画作中光色变化的方法来进行欣赏。在由远而近和由近而远的移动中,这些作品的画面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应该就是莫奈创作的高明之处吧!只是,这所有的画作都是复制品,虽然采用的布面材料有凹凸不平的效果,但总难以像油画原作作品那样,有着别样的冲击力。我觉得,这算的上是这次展览观赏中的巨大遗憾。
展厅将莫奈一生的挚友、挚爱以及主要作品都做了展示,让我充分感受到现代科技与艺术对莫奈生平及其作品的再创作。展区内既有19世纪欧洲的火车车厢图片,也有当时巴黎的街道和广场实物,还有莫奈创作睡莲的日式花园再现,更有依据莫奈创作《印象 日出》所见小船打造而成的实景体验拍照区,等等。这些别致的设计,让我充分感受到沉浸式互动体验的美好。但我感受到的互动感越是强烈,越让我意识到,这些设计是当代科学家与艺术家对莫奈作品的再创作,其功绩应该在于展厅的设计者和影像作品的制作者,而非莫奈。但这些幕后英雄,在整个展览中却未被提及。因而,他们遗憾地成为了永远的幕后!
在看完展览即将出门时,我忍不住问旁边的工作人员,是否整个展厅包括墙壁都是为了本次展览而专门设计和制作的?工作人员给予了我肯定的回答。鉴于展厅内没有一幅是莫奈的真迹,显然,《印象莫奈》展的票价相比较而言有些小贵了。但考虑到布置整个展厅的成本,这么高的票价又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