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2-5岁儿童生长发育速率与婴幼儿相比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也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和成人期发生肥胖的风险。经过7-24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2~5岁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开始接近成人,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与成人相比,2~5岁儿童对各种营养素需要量较高,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咀嚼能力仍较差,因此其食物的加工烹调应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与此同时,2~5岁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高,自主性、好奇心、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增强,该时期也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提要】
本指南适用于满2周岁后至满6周岁前的儿童(也称为学龄前儿童)。是基于2-5岁儿童生理和营养特点,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的关键推荐。
2-5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饮食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足量食物,平衡膳食,规律就餐,不偏食不挑食,每天饮奶多饮水,避免含糖饮料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健康生长、构建良好饮食行为的保障。
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的饮食习惯,鼓励每天饮奶,选择健康有营养的零食,避免含糖饮料和高脂肪的油炸食物。为适应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鼓励儿童参加家庭食物选择或制作过程,增加儿童对食物的认识和喜爱。
此外,户外活动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和人际交往能力,应特别鼓励。
【2-5岁儿童膳食指南的总原则】
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2.每天饮奶(300-400ml);
足量饮水(1300-1600ml);
正确选择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乳制品、水果、蛋类及坚果类等食物)。
3.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4.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5.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
足量食物、平衡膳食、规律就餐是2-5岁儿童获得全面营养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因此要注意引导儿童自主、有规律地进餐,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培养儿童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
目前,我国儿童钙摄入量普遍偏低,对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应鼓励多饮奶,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要量相对较多,建议2-5岁儿童每天水的总摄入量(即饮水和膳食中汤水、牛奶等总合)1300-1600ml。饮水时以白开水为主。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乳制品、水果、蛋类及坚果类等食物。
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增进对食物的喜爱。建议多采用蒸、煮、炖、煨等方式烹制儿童膳食,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少放调料、少用油炸。
鼓励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游戏与活动,实现对其体能、智能的锻炼培养,维持能量平衡,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此外,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减少儿童近视眼的发生。2-5岁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身高、体重可反映儿童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家长可通过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及时调整其膳食和身体活动,以保证正常的健康生长。
(图片来源:bing.com;摘录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