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本诗集是一部高度浓缩诗人将近60年人生的缩影,书中搜集了诗人每一个瞬间难忘的记忆,其次,这是一部不可复制的最真实历史的曾经,尽管没有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悲悯情怀,没有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无限感慨,却也能让读者领略一个诗人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起起落落,和人生各个阶段的遭遇、不公、郁闷、迷茫以及中年得志后,为了曾经的理想而甘于奉献的满腔热情。让人读后,受益匪浅。这样一部诗集,非常值得收藏。
这本诗集共分六辑,分别收录诗人六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首先第一辑的开篇:“父亲睿智聪明人,示儿守好耕读门;种田要成土状元,念书应能写雄文。”可以说,诗歌开篇如虹,父亲确实不同凡人,这样的教育理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你在哪个行业,那都是万能的真理。仔细咀嚼,可以当做家规,流传百世。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美好也罢,苦难也罢,总是留在记忆里。驱之不去。非常喜欢诗人一首忆童年的诗歌:“幼年个小被童欺,哭着闹着总不依;扑进母亲怀抱里,转脸又变笑嘻嘻”,诗人把童年的幼稚、调皮和七秒钟的记忆,描写的淋漓尽致。非常传神。
春天的乡村无疑是美好的,“春风杨柳万千条,细雨蒙蒙润禾苗;牧童牛背吹横笛,农夫锄禾唱歌谣”,好一副乡村春忙的景象,瞬间跃然纸上,诗歌画面清晰,意像丰满,意境浓郁,让人无限怀想。
特别喜欢诗人的一首春雨:“细雨无声润物丰,和风会意送寒冬;地上牛羊觅青草,枝头喜鹊舞东风”,这首诗歌,对仗工整,画面美好。细雨对和风,无声对会意,润物丰对送寒冬,地上牛羊对枝头喜鹊,也可以拆开来,地上对枝头,牛羊对喜鹊,一个在觅青草,一个在舞东风。画面感特别清晰。上阙描写春雨中静态的美,下阙则写动态之美,这种动静相融的手法,衔接的天衣无缝,特别精彩。
人生难免坎坎坷坷,诗人依然如此,从他的诗歌里,可以了解到,曾经当过农民,做过高级工程师,当过社教干部,中年之后担任企业高管,政工干部。在历史的大潮中,个人的命运无法自己主宰,但又不想随波逐流,自甘沉沦,那种心有不甘的挣扎,有诗为证:“学校停办回农村,参加劳动苦工分;一天只挣两毛钱,日食无粮吃菜根。整天昏昏醉梦里,足不出户家里蹲;友朋远方来拜访,苦于招待泪纷纷”。由此可见一斑。空有壮志致千里,可惜无人能识君。诗人在苦闷无人赏识自己的一首诗里写到:“学校停办伤脑筋,走上社会当知青,满腹经纶埋荒草,当权几人识得君”。可谓空怀一腔鸿鹄之志。
60年代的社教运动,曾经轰动全国,从诗人1964年的一首诗里可以看到:“社教运动全国搞,大小干部作检讨;自查互助有程序,人人过关都洗澡。”这首诗歌距离如今的年代半个多世纪,而如今的官场,不恰恰正是半个多世纪前的真实写照。如果说,之前的一些宏大理想一直挂在空挡上,很长时间困扰着诗人的迷茫,那么一首改变诗人命运的才华横溢,正是从那一刻开始:“知青抽调搞社教,才华显露语言妙,市县领导多赏识,不忘初心农门跳”。诗人欣慰,读者欣慰。父母和家人更是欣慰。紧接着在祭扫烈士墓的诗中写到:“清明祭扫烈士墓,烧纸跪拜慰忠魂;宽心走好英雄路,革命自有后来人。”这首诗歌,让人读出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豪迈与热烈。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密切相关。
诗人中年得志,从他的诗歌里可以看出,《登黄山》“置身黄山云海中,飘飘欲仙似天宫;自豪挺立第一峰,傲视万物沐劲风”。还有一首《成都拜草堂》“有幸成都拜草堂,杜甫诗篇永珍藏;华夏子孙习韵律,李杜为师不能忘。”我想那一刻,站在草堂面前的诗人,记住的不仅是诗人的韵律,更是在揣摩杜甫当年身居茅屋心怀天下的那颗悲悯的情怀。
最后,借用诗人八十怀古作结:“韶光流逝话平生,八十祥和不染尘;一生正气立根本,两袖清风助征程。谏言坦荡招人妒,宽阔情怀今世春,漫展诗书晚年度,夕照桑榆乐天伦”
在此,衷心祝愿诗人王老诗心永驻,宝刀不老,笔耕不辍,再著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