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5:55
就寝:22:47
天气:
心情:心情很好,每天都有好心情。今天有点开心,前期的付出终于有所回报了,也算是意外的惊喜吧!所以说不要盯着钱看,而是要盯着能力看,你能帮助更多的人,自然就能顺便赚钱了。我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帮助更多的人,在现阶段有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帮助更多的人创造效益,看情况想办法就是现阶段我需要做的事。
而且还是需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没有用,而且致良知很重要,别人帮助过我,我需要感恩;如果别人暂时还没有回馈,我也不用一直想着索取,而是想着怎么更好的帮助别人,帮助可以帮助的人,出发点是帮助别人,你帮更多的人赚钱了,自然也有更多的人想着回馈你,就像老唐和杨老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心甘情愿的打赏,课程和书籍那么多人购买,因为他们帮助了很多人赚到钱,改善了生活,改变了命运,所以有很多人感激他们,打赏只是感激的一小部分,即便是这一小部分,基数大了也很可观。但老唐和杨老师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掌握正确的投资理念,建立正确的投资体系,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很多人走上了正确的投资道路,这就是他们的价值,众人的回馈只是价值的一部分,且不是他们追求的,你只要持续的做有用的事,不仅是对自己有用,还能对更多的人有用,你就会顺便把钱也赚了,就像冯仑说的:实现理想,顺便赚钱。
我在现有条件限制下,可以做什么事情帮助更多的人呢?这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盯着自己能做什么帮助别人比想着怎么赚钱更有效。
纪念日:
合计 5小时44分
昨天的时间利用效率还可以,总算是能集中精力做点正确的事情了,我不需要很多好主意,我需要将一个好主意贯彻执行很多年。清单系统就是我的好主意,我并不需要做很多,只要每天都抽出时间完成清单上的计划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意义,很多事情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意义,做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呈现意义了。我不需要问那么多为什么却一点都不行动,在执行中理解很重要,做得多了可能就理解了。
杨老师说他写作的前10年并没有那么多的读者,现在有这么多读者是因为坚持写了第11年,第12年,才慢慢被更多的读者发现,慢慢从量变到质变的,这就是成本线,在成本线之下都是需要我们持续投入的,直到突破成本线,然后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产生突变。我不知道我的成本线在哪里,但我相信我写日记一定也会有一条成本线,我现在还没有产生质变,没有飞跃,是因为我写的还不够,我还没有达到自己的成本线,自然从不飞跃,一切都是积累,当我的积累足够了,飞跃自然到来。
就像我工作也是一样的,开始的六年都在默默的积累,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做人的品质,专心做事,积累了六年机会自然就出现了,慢慢薪水就产生了飞跃。现阶段又是一个新的平台期,又会出现新的成本线,只是我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条成本线在哪里,如同我不知道自己的第一条成本线在哪里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我知道一定会有这条线,那么我需要做的就是持续的努力即可,努力够了,自然就突破了,急也没用,唯有默默积累就可以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如此,投资也是如此,现在没有飞跃,是因为积累不够,慢慢积累就可以了,无论是投资知识还是本金都需要积累,积累到突破成本线自然产生飞跃。
老唐说财富的三驾马车:本金*投资收益率*时长,我都在默默的积累,无论哪一个突破了成本线都可以产生飞跃,如果三个都突破了成本线,那么产生的效果就不是戴维斯双击了,而是唐朝三击。
在你喜欢的领域里专注的做事非常重要,只有长期持续的专注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叫我起床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年度目标及关键点:
1.早起:4点30分前起床 83/265;
2.跑步:慢跑最少1650公里 138/1650;
3.写作:晨间日记最少320日 126/320;
4.阅读:纸书40本《知行合一王阳明传》 8/40;
电子书15本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2/15;
5.每天阅读30分钟122/265;
6.每天阅读年报30分钟31/200
每日反思对标:
1.晨间日记[x]
2.阅读年报30分钟[]
3.跑步5公里[]
今日三只青蛙/番茄钟
1.阅读30分钟;
2.写作 晨夕日记D1136;
3.学习投资理财知识;
成功日志-记录三五件有收获的事务
1.阅读1小时30分钟;
2.写作 晨夕日记D1135;
3.学习投资理财知识;
4.学习天南解读巴菲特致股东信;
财务检视
今天市场先生又开始展现疯狂的一面,我倒是没有什么感觉,还是没有钱,所以也就没怎么关注了,关注也没有什么用,市场不会按照我的想法走,我也不会按照市场的指导行动,它的钱袋倒是开始开口了,但我的口袋却也满了,没有更多的资源去接受市场先生的馈赠,我只好敬谢不敏了,在场外微笑的看着市场先生的表演了,当前的市场先生在演出一个疯狂的精神病人。
我能做的就是增加场外赚钱的能力了,但现阶段我缺乏努力,也缺乏进取的精神,除了投资,我还需要增加更多现金流入的管道才行。
人际的投入
开卷有益-学习/读书/听书
《王阳明全集》
上篇关于王阳明生平的介绍已经完毕了,开始中篇阳明智慧的运用,感觉挺有意思的,没有想到阳明心学的影响范围那么广,并且日本的应用比我们国内发源地更好,应用的范围更广,也许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仅仅在中国使用,在外国,在古代也是适用的。
《苏东坡传》
关于苏轼的了解也渐入佳境,最终想要了解一个人还是需要通过研读其作品,而不是通过别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