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过6岁了,慢慢告别了幼儿期,好在依然保持着对未知的新鲜和好奇。
我们也在能力范围内提供她自己选择的机会,不管选学前班,还是报兴趣课我们都带她实地一 一去体验,然后一起讨论作决定。
当然,这个阶段学习的意味慢慢也跟原先不太一样了,要求性的掌握多起来了,孩子能否适应外界对她的这种要求,是对她过往成长岁月的一种检验,也是她慢慢独立面对自己人生的开始。
1、分床计划
丫头开始一颗颗换乳牙了,妈妈决定给她实施分床计划。
丫头很是惴惴不安,一拖再拖,从姥姥姥爷来,拖到十一,从家里的生日,拖到学校团体的生日,甚至为此事不想过生日,一次又一次选了床单和被套,自己关灯试图在屋子里找那些可怕的怪物……
一天晚上,娘俩又就此事展开讨论,直到最后丫头问:
“那这事今天还过得去吗?“
“过不去了!“
“那好吧!我自己睡!”
“但你必须等我睡着了才能走!”
“可以!“
“半夜我醒了,叫你,你必须过来!”
“可以!“
于是,丫头便开始了独立睡觉的日子。
半夜,醒了几次,我们轮番跑去安抚。
接近凌晨又醒,看着蜷缩在被窝里抽泣的小小身躯,好生可怜。
心想要实在适应不了就让她接着跟她妈睡,也总比心里落下阴影强吧。
等起床,送上学,观察情绪,似乎没什么影响。
又到晚上,主动往自己屋走。
半夜就醒了一回。
第二天,醒来居然说:
“我有点喜欢这张床了!“
第三、第四天,丫头也不再半夜呼唤我们了。
终于,舒了口气。同时,有点小失落——
慢慢,孩子走向了她自己的世界。
2、数学!数学
给丫头选的学前班,原本也是抱着让她半玩半学的态度,不想让她进入争先恐后的状态。
所以,像数学心算、英语等知识提前类课外班一概未报。
但状况还是出现了,一天放学,老师特意关照:回家帮助孩子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回来问丫头,果不其然,班上同学几乎都报了数学老师的心算课外班,丫头有点跟不上进度。
安慰她,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不必着急。
但丫头还是看着自己满是错题的作业本忧心忡忡。
伤到孩子自尊了可怎么行!?
不就这些东西吗?鹦鹉学舌都可以学会呢!
连夜翻看可汗视频,看人家怎么教的,
回头看我们的教法,
太迂回了,
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不直接讲加减法,非扯什么分解、组合,绕口令似得,搞得孩子听了后半句忘了前半句。
不就这几个数字来回倒嘛,简单编排一下,直接口头训练,念叨多了,也就慢慢自己悟出了规律。
五六天后,丫头得意得说,我替我们女生赢了男生。
后来再见老师,说上来挺快的!
数学危机就算过去了。
这事让丫头明白,凡事总有方法,只要努力,多做训练,就能改变状况。
这种对自己的信心比学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3、面对夸奖
主班老师教英语,好几次问我们孩子英语是在哪里学的?
当告知我们从没让她刻意学过,老师甚是惊讶。
我和他妈英语很一般,也没能耐跟孩子在家飙英语。
后来待了两年的这家幼儿园,当初去的时候也担心丫头能否适应,在那堆孩子里英语说得溜的比比皆是。
那时,看动画片如果有原版和中文版,丫头一定会选中文版,鼓励她好几次都不见效。
等幼儿园毕了业,她妈妈也担心没那个环境,那点英语能力会没了。
那知丫头自己也表现出了对英语的留恋,不但时不时满口飙,动画片也统统看上了原版。
有几次学前班回来,还假模假式问我们:为什么张老师(英语老师)逢人就夸我英语好呢?
看来有点小得意。
我们也提醒她:那正好是在那个小环境中,何况每个小朋友都有每个小朋友的长处和优势。还是要继续努力,千万不要……
刚说到此处,丫头便接过话去:“我知道!”
接下来观察她,除了对英语更加热情,对其它课也依旧一样认真和努力。
这种胜不骄败不馁,不妨碍自己成长的淡定基本算过关了。
4、小提琴
看着周边的孩子,早就开始练上了琴,也想让丫头受点音乐的熏陶,而不是像我们这样傻听不懂。
会点乐器也是种乐趣。
想起早年台湾那句著名的广告语:学琴的孩子不学坏!
但丫头表示想学钢琴。
当然,那家伙被誉为乐器之王,音域抵得过一个乐团。十指并用,左右开弓,据说更锻炼大脑。
但是,作为居无定所的北漂之家,伺候那个庞然大物,实在有点力不从心。
无奈跟丫头商量:咱们来个便携点的小提琴如何?
又给她放俞丽娜的《梁祝》,丫头觉得好听。
“我还是要试听一下才能决定!“
于是,跟老师预约时间。
上课需要琴,老师建议我们之前去新街口看看。
看完一圈,天色将晚,丫头想吃MDL,我们没同意,建议改吃护国寺小吃,丫头不愿意,于是索性回家吃焖面。
晚上,带她去试听,丫头少有的不配合,还明确告诉老师:想学钢琴,不想学小提琴。
老师说,这样好难学的!让我们回来再考虑,建议我们从乐理入手慢慢引导。
回来问她,为什么试也不愿试一下,沉默以对……
过后再问,终于口吐真言:没吃MDL,心情很不好!老师不好看,不喜欢!
天呐!这也拼颜值,现在的孩子真了不得。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但吃货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于是请她补吃,报了视听练耳。
她妈不死心,逮着爱乐的老师开班招生,再次带丫头试听,可能老师有点严肃,前半段丫头一直坐立不安,老师提问也不怎么回答。心想完了,是不是真跟小提琴没缘分呢。
临了,老师问想听什么曲子,于是现场拉了一段《梁祝》。
好了,丫头兴奋了!
“爸爸,这个我要报!”
回来说,“老师拉得跟iPad上的一样,我什么时候也能拉出这样的曲子!”
“跟着老师好好练喽!”
终于,丫头每周多了一堂她期待的课。
5、小结
从幼儿园到学前班,看着丫头从小小孩,慢慢变成小姑娘。
值得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孩子还保持着她活泼自在的天性。
借助于不断学习,她的天性依然在自然地生发成长,而非相反,削足适履,本末倒置。
那份天然的美好还在延续,而不是消逝。
感谢蒙台梭利、施坦纳、福禄贝尔等伟大教育先哲们对我们后世养娃实践的理论支持和珍贵经验。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简单而纯粹的,尊重、信任和爱是其中的底色。
充分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天性,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扩展他们生命的视野,使他们成为能独立思考、有爱心、有担当,能承担社会责任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最终,真正成为他们自己!
这是我们最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