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提笔总结一下这些年来经历的面试的、认识的、周边的等等不计其数的人,理解后的思考、观察以及从感情角度,再给合进化角度来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和分析,但一直没有非常系统化的剖析开来,现在借这个机会断断续续的将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展开来,大家讨论讨论。
首先我认为孩子的性格先天的因素当然占一定的比例,但应该会小于一半,后天父亲和母亲及外在环境对其影响应该占一大半。
尤其是在正常的家庭里,小孩子从出生一直到大学毕业,基本上都是以原生家庭为中心的,父母亲对孩子的关注度比较高,一般都要等到大学毕业以后才能实质性的离开原生家庭。在这个过程里面,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当然有一些比较早离开家庭,尤其是十多岁十四五岁就离开的这种,父母亲的影响会小一些,因为在后面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他更多的受到外部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第1种情况及正常的家庭,正常成长的孩子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从家庭的进化和社会的进化角度来看,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的作用更多是感情方向,而父亲对孩子的性格的影响,更多时的格局,方法和对未来事件的判断方向上,先从进化角度聊一聊。
在原始形态的社会中(不是原始社会,而是原始部落形式、狩猎形式或者更早的形式,我们这次不讨论社会制度,只讨论家庭模式),狩猎作为采集社会之前的一种模式,应当存在着数以万读甚至十万计等更长的时间(参见人类简史)。在这种原始的形态中,很早高形成了部落聚集,在部落中,又以家庭为最小单位,在这种的进化过程中,父亲作为男性,其身体比较好,体力比较强,要承担起寻找食物的重担(直到现在动物界丈都如此),采集社会之前,寻找食物主要靠狩猎,在狩猎的过程中,要去外部采集食物、去打猎等等这种较为辛苦、风险较大的工作。
而母亲则更多的在家里照顾孩子,滋养后倒,同时将男性之前打来的猎物或者实物整理好,以备不时之需,比如阴雨天气、恶劣天气不能外出时的食物供给,因此母亲的性格更多体现在细致的事情上,体现在对内务的整理上。
在家中,在这段时间里面无疑是母亲和孩子为主的场景,跟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也长,因此沟通也会非常多,所以对于细致角度,孩子一定更多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非常细致的,很多孩子也会比较细致。
也正是因为孩子和母亲呆一起的时间很长,因此会有种有趣的现象:当父亲和母亲在观念上或者说法上有冲突的时候,孩子会有意无意的首先选择相信母亲的,因为他和母亲相处时间长,对母亲更加信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再小的时候更多会依恋母亲,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在一起的时间更长。
回来讲狩猎,父亲此时承担的角色是早起后外出打猎,所以父亲需要有很强的方向感,有很强的体力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冒险精神。因为在以家的地点为中心的周围这种环境里面,猎物肯定是被打的比较干净了,所以如果父亲想给家庭带来更多的食物,他需要走到更远的地方,而走到更远的地方,就意味着风险会增加,同时也有可能会回不来,所以父亲需要有强壮的身体和比较准确的方向感,这样才能保证能找回来家,回来之后带的猎物越多,则对家庭的正面帮助就会越大。
在孩子的眼中,父亲这种高大的身躯和强壮的体力,会给他们一种很伟岸的感觉,所以作为父亲给孩子更多的影响应该是那种格局上的和对风险的判断上的,以及对未知事情的兴趣——比如回来的父亲会跟孩子讲,在某某地方遇到了某种猎物,是怎么把它打下来的,所以孩子的想象力就会被培养,在脑子里面会有一副画面,这样就会给他一种想象力的锻炼,同时也会启发他的这种冒险精神。一定程度上,父亲的这种角色包含了以下内容:判断力,勇敢,快速反应,体能,冒险,
但对于母亲的责任来讲,母亲则更多的是教他如何整理家里的东西,如何保持对父亲的依恋,从生存的角度,母亲和孩子是离不开父亲的.,父亲如果不外出打猎或者打过的猎物不带回家里,那孩子和母亲有可能就意味着死亡,所以母亲要非常用感情来产生和父亲之间的生存扭纽带。因此孩子从母亲身上会感受到很多这种情感上的东西,比如依恋,照顾,如何相处、处理食物等等这种比较细致的工作。
有这么句话:“一个成功者,必有见识超人的母亲。”
郑渊洁也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可见,母亲的素养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