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步履匆匆,跟时间争个高低,但往往和身边的“诗人”擦肩而过。
在极平常的一天,我遇见了一位不同寻常的“诗人”。
空中的云抖了抖身子,给阳光让出地方,树上枝叶纵横交错,光线穿楼其中,斑驳了前方的砖路。近处或远方,都有晴空。这属于春日的生机,我正浸泡在其中。
我本以为是遇不见“诗人”的。
我进了书店,兜兜转转中,几十分钟找到空子钻走。待我出门,它已经在等我——外面的天空换了颜色,空气里湿气弥漫,乌云登上台,作一首感伤诗,泪水大片滚落,扑向大地。
我怔住了,为这不期而遇,为这诗意,为这特别的礼物。乌云情绪愈发猛烈,雨滴俯冲,滴滴成诗。我的世界出奇地静,只有乌云的吟诵。从“好雨知时节”的娓娓到“梧桐更兼细雨”的哀伤,我的心情也随同笼上了烟尘。“空山新雨后”的闲适清新倾刻间被“雨打芭蕉”的忧愁代替。我细细品味这雨中的诗意——是春日的生机,是无尽的思绪,是难掩的哀,是奔走的辛,是千千万万个雨滴落在地上的印记。
我享受着这场相遇,享受雨声敲击我的心灵,享受乌云深情的吟诵。我望着雨水落在房顶,再随惯性滑落,擦过树叶过,划过橱窗,越过水坑,拥抱大地。这美丽的光景,是如此一般别样的诗意。
雨天总有潮湿的美惑,我鲜有机会遇见这位“诗人”,不是它不来,而是我们总与它擦肩而过,“诗人”总有无人问津,曲高和寡的孤独。现实社会的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少了那份“兴尽晚回舟”般的闲情逸致。正如苏轼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诗人”一直都在——它是风,是雨,是路边生生的野草,是日日的太阳。但少“闲人”听其声,感其诗意。未来的时光,做一个“闲人”,细听雨声,感受生活的诗意。
生活的诗意,藏在我路过的千千万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