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书——《我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进度很慢。
作者是家里的独生女,上大学,考研,工作,后来只身一人去了异国他乡的根西岛。在这期间也谈过恋爱,只是无疾而终。
有一日,作者抽空给自己的父亲发了一个越洋电话,她平淡的告诉父亲她拒绝了一个男孩儿,他们只适合做朋友。然而,父亲给她的却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她的父亲说:“你这个年纪了,不要再那么挑剔了!越往后越没得挑,越挑越差!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她隔着时差,隔着一万多公里的距离,与父亲发生着剧烈的争执,最后父女俩不欢而散。
那时的她也才26岁呀!
但是,在中国,这个年纪的姑娘还未婚就是一种罪过,是别人口中的无聊之谈,在世人眼中像患了某种残疾。
这样的中国父母不在少数,也包括我的父母。
我妈曾不止一次的对我说:“找个差不多的结了就行了,别人不也照样过得好好的。”
我也曾据理力争:“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可不想今天结了婚,明天就离婚。再说了,聊都聊不来,以后怎么生活。”
我妈说:“真不知道你要找个什么样的,你的毛病太多了。你不知道别人都会怎么说,也不体谅体谅我。”
我竟无言以对。
而如今的我已经三十岁。
从刚开始工作一直到现在,六年的时间,相亲不断,责骂不断,数落不断,对相亲也是从最开始的极度排斥,到现在的无所谓,释然。目前,还在坚挺着,不知道会坚持到什么时候。
六年,我的有些同学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没有结婚的已经寥寥无几。我也想结婚呀,可是始终遇不到那个我想要结婚和想要跟我结婚的人,我有什么办法。
我的未来,我的生活,别人负不了责,而我我只能坚定地对自己负责,即使将来到了要离开的一步,我自己承受,不会责怪任何人。
前段时间,朋友介绍了一位男生,大我三岁,见过第一面后不讨厌也不喜欢。也默默地告诉自己:人还是要多接触,不要一下子就否定了别人。
我真的是强迫着自己去跟对方多接触,耐着性子跟对方聊天,可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无感就是无感,骗不了自己的。
最后,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向对方说明自己的想法,希望还是做朋友。
对方问我:“为什么?”
“眼缘吧。”
“那你这么些年就没有碰到一个合适的吗?”
“碰到过。”
“那你还不是一样单身?”
此刻,我的内心奔跑过一万只草泥马,心想:我单身关你什么事!
我心平气和地回复了对方。
“是,我单身。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单身又不犯法。”
耳畔依旧会时不时地响起家人和朋友夹杂着关心的催促。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但是我希望结婚时我是心甘情愿的,而不是心不甘情不愿,被人逼迫着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