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过什么节都热闹。一到节日,铺天盖地的美好祝愿,不刷爆手机屏不罢休。
像儿童节,朋友圈里清一色的晒娃,亲子活动。还有端午节,清一色晒粽子和屈子。再往前点是母亲节,清一色晒鲜花。这些节日晒的主题空前的鲜明。
接下来马上到父亲节了,我很好奇,大家会晒些什么呢?
其实,父亲节也好,母亲节也好,只是近几年才悄悄热起来,儿童节倒是过了几十年。
这倒也公平,一家三口总算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节日。
然而,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相比较下,过任何节日,都很低调,而父亲节的福利更是淡而又淡。归根结底,实在也是大家向父亲表达感情的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规律呀。
反过来,父亲对孩子的爱也是很含蓄低调的。朋友圈里凡是写“永远爱你”的,通通都是妈妈。而爸爸要是来这么一句,反倒觉得怪怪的。
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寄予了深厚的希望,只会给予,不会索取。你要是基于孝顺想为他做点什么,他只会说:“我没关系,但你一定要孝顺你妈!”我的父亲就是这样告诫我们的。
想起我的父亲,近年来头发全白了,日渐衰老。可是父亲对孩子的爱,从未衰减。
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母亲在厨房张罗饭菜,我便拉着父亲讲学校里的见闻,连吃饭时也停不下来。父亲常会细细问及一些情节,和颜悦色,及时教导。母亲话很少,只静静的听,偶尔心疼地插一句好好吃饭。
那时家里也不宽裕,钱也很金贵,而我常常把父亲给的零花钱拿去买书。记得是刚上初中,开始买的是《辽宁青年》,薄薄的一本,和《小学生天地》差不多,三块五一本,后来是《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再后来是世界名著和其它的。
父亲从未责怪我乱花钱,也从来没有舍不得。他很宝贝我的书,至今还保存着一些我没带走的书,尽管大多已泛黄。
岁月不停留,时光难倒回。如今的我已是为人妻,为人母。而父亲虽已渐年迈,可我依然是他心里未长大的孩子。
每回一见面,少不了要念叨,怎么瘦成这样?怎么只吃这么一点?怎么穿这么少?我都嫌他罗嗦,他也不在意。二回见了还是那样念叨,也就随他去了。
父亲的爱,朴实无华,深如大海。孩子对父亲的心灵依赖也是一辈子无可取代。
还记得年前,父亲遭遇车祸。那天天刚擦黑,我突然接到某个好心的路人用父亲手机打来的电话,叫我赶紧去,父亲被车撞了。
等我赶到现场,看到父亲倒在地上,身下一大摊血,周围都是人。那一刹开始恍惚了,慌乱了,无助了,害怕失去了!似乎才知道,这个躺在地上满脸血污不知伤势的人在心里是怎样的重要!
然后,我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敢松开,……所幸后来检查伤势,多是皮外伤,这才长长舒了口气。守在病床前,一言不发,灵魂安定下来。
是的,父亲,你还在,你还好,我想跟你说晚安,每天都能,因为我的世界有你才安心,我的幸福才完整。
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感情不需要表达对方就会知道。尤其,像对待叫做父亲的这类生物,平日只会对他的或木讷或严明或宽厚或深沉而敬谢不敏,正好需要有个借口来熨热一下不近不远的父子情。
因此,过节不是形式。反而,过节更需要仪式,来体现重视,来表达愿望,来沟通感情。
你不说,我不说,一辈子都在猜测和想当然里过,想想都感觉冷嗖嗖。
我们值得庆幸的是,父亲节可以回到爸妈的家,自自然然地吼一声“爸,我回来了!我妈呢?”
没错,说不出我爱你,原谅我没这么直白。那就换这一句:“爸,我回来了!”多好!
希望他一直在,那样我就理所当然地是个长不大的小孩。
而有些人,这一辈子任凭怎么叫,都不再有人来回答。
我的一位朋友这样怀念他的父亲:我想去北京纽约天南地北旅游,我就去了;我想练字跳舞弹琴学画,我就去了;我想追星追剧看电影吃大餐,我就去了;我总想等我在父亲节送你一件称心的礼物,他却去了!
人生无奈何其多,偏是这天人永隔最是恨愁!
那就行动起来吧,该说爱的就去说吧,该道歉的就去做吧,反正,别等迟了总是要后悔。
讲真, 父亲的节日其实不在父亲节里, 而在每个孩子走出的坚实脚印里, 在每个孩子露出轻松自信的微笑里, 在每个晨昏你如期而归自然随意的喧闹里, 在无数个努力工作只为你安然睡去怡然醒来没有噩梦的日夜里。
那么,亲爱的父亲,只要你在家,我就一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