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不能缺少荣耀,一个人也不能缺少荣耀,但是什么样的荣耀,社会荣耀与个人荣耀关系如何,是对社会和个人有着截然不同影响的重要问题。
荣耀是个人价值观的基本组成。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于客观事物是非对错、优劣好坏的基本判断以及未来行为的价值取向,也就是价值观的内容构成具有层次性特点,其中第一层是是非对错,是基础,第二层是优劣好坏,是人事物的状态,也是特定事情的结果,第三个层次是价值取向,是个人行为持续的方向。
荣耀作为个人价值观的基本组成,属于个人价值观中的第三个层级,指的就是个人内心的关于人事物的荣誉感、自豪感的集合,是个人价值观中引领人向上、激发自身热情的动力源,因此,如果一个人有追求,就不能缺少荣耀感,在人的认知包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个基本内容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无论什么观念,能有什么作用,核心的是以什么视角观察,以什么方法观察。
毫无疑问,观念是个人的观念,是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基本方法与视角即是基于个人需求、个人利益角度展开的。这种方法与视角显然突出了人才是构成世界、社会的基础,或者说人的福祉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但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却形成了一种不以个人需求出发的观念体系,并且在某个时期、某些区域成为主流观念,也就是集体观念,看待人事物都从集体出发,无视个人需求,所以在价值观念中是非对错先考虑集体,之后的优劣好坏、价值取向也一样。
这种观念看似高大上,但由于与个人需求不一致,甚至直接违反个人需求,在具体事情上一旦与个人相关,这个人就变得阴一套阳一套,于公于私都无任何裨益。
具体到荣耀这一价值观念层次,如果从集体的视角,所谓的荣誉感、自豪感都是集体赋予的,有的还是祖上遗留的,就是和自己无法找到任何直接的关系,也就是在这种宏大叙事中夸耀的成就,自己究竟有什么成绩,找不到一丝联系,反正只要跟着引以为荣、引以为傲就好,如果想把这种荣耀作为自己方向之引导,因为和自己实际的需求没什么关系,所以又觉得找不到支点、落不了脚。
最值得质疑的还是那些刻意传播、倡导这种观念的人,他们是不是也确实以此为荣耀?尤其是这些人凭什么在倡导?因为,这些人也和其他人一样,在这样的荣耀对应的成就中找不到他们的一点份额、一点影子。当然,这些人如此倡导并不是自己要身体力行,而是其他人如此,这些人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从个人需求出发,在需求满足过程中给予他人的积极价值是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荣耀,如果给予他人同时又能有更多的人获利,那更是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荣耀,而当越来越多人都能够从自己需求角度思考,通过使他人、使更多的人受益,就是一种最切合实际的社会共识、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荣耀,于己有利自不待说,与社会有益更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