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苏州前往乌镇的,确切地说是乌镇的东栅。
去的那天是阴天,适逢周末,一大早就坐高铁到达了桐乡。从桐乡到乌镇有两班公交车,大概一小时左右的车程。沿途的风景像极了一个县级市该有的面貌,如果不告诉你这是桐乡,你可能会相信这是全国任何一座县城。或许是之前对乌镇的期待过高,总觉得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经济发展应该稍微领先一些,或许是因为从苏州过来,对比之下觉得桐乡稍显落后,甚至有些破败和萧条。又或许是疫情的影响,整个车程经过的地方,人不多,车也不多,没有经济繁华的景象,也没有人声喧哗的热闹。或许这一路就提前铺垫了乌镇的风景基调。
到达乌镇车站,步行几分钟就到了东栅景区。购了票进去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是江南最后的枕水人家,一排古民居临水而建,江南特有的建筑,粉墙黛瓦。虽然瓦还是灰黑色,但是墙却斑驳的有些破旧了,不过这样更增添了它的岁月感。虽然见过不少苏州的古镇,但是乌镇还是有自己的特色,和苏州的还是有很多不同。
沿着脚下的石板路向前走,偶尔有几家开着的店铺,大部分都是关着门的,河水对岸古民居的阳台上有摆放花盆的,有晾衣服的,这些生活的气息会让你有些羡慕在里面居住的人家。
走到尽头,穿过桥走到河水的另一面,那是古民居的主街道,街道很长,两旁的房子都是两三层楼房那么高,除了几个景点,大部分都是关着门的,有几家开着半扇门的,往里一望,是正在营业的民宿。
街道上的景点很多,当铺、茅盾故居、染坊、民俗馆、木心故居纪念馆等等,不过除了这些景点,这条主街道少了一般景点该有的商业化的商铺,整条街基本上没有,大都关着门,这让这条街失去了一点乐趣,特别是逛累了却找不到有卖吃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虽然平时有些痛恨景区的过分商业化。
或许是因为我是北方人,从小见惯了北方的庭院,宽阔敞亮。乌镇的古民居总让人觉得促狭逼仄,空间太小,前后房子之间的天井更是让人有压抑之感,甚至走在街道上,两边高高的门面让街道变得有些压迫感,我甚至幻想,如果古时候有哪家的少妇受气想离家出逃估计很困难,因为可能跑不了几步远就会被追回来。
东栅总体来说是冷清的,游人三三两两,但不至于到凄惨的地步,不显寂寞也和孤独无关,它就静静的在那里,像岁月一样。对于进进出出其间的人,它不悲不喜,不卑不亢,一切仿佛和它有关,一切又仿佛和它无关。或许是少了几分人气和烟火气,但这只是遗憾并不让人失望。
现在想来,把乌镇比喻为一个博物馆好像比较贴切一些,因为当初打造它的时候也是为了不破坏它的古。人总是有很多要求,但是乌镇绝对是会让你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