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涛涛真的给了一节课用来学唱歌。盛涛涛要求全班起立,听着自己的本本公放,一边跟着唱。起立是为了舒展身体,通畅气息,苏小澈必须承认,盛涛涛这一点要求很对。只是有人路过19班,还以为是集体罚站。
苏小澈跟着唱的同时,有意抬起了手打拍子,打的还是专业的4/4拍手势。其实苏小澈不会指挥,这是上次在507和杨清现学的。杨清打拍子很美,苏小澈并没好意思请教,只是默默地看在心里。
果然苏小澈引起了盛涛涛的注意。盛涛涛看了苏小澈很久,苏小澈若无其事,看起来专业而投入。
苏小澈的余光也注意到,除了自己至少还有四个人在打拍子。那是潘琦、林雨涵、蓝若悠和田曼柔,还有安雅和程可文。
盛涛涛的眼光就在大家的手势上游走,最终还是回到了苏小澈身上。苏小澈立刻知道自己有戏。
果然《感动》第三遍放完,盛涛涛道:“刚才我看到有不少同学在打拍子,都还不错。我比较了一下,觉得苏澈来当指挥比较合适。大家觉得呢?要不要再看一下?”
苏小澈想,如果要竞选,自己肯定没戏了。苏小澈不够专业,又没人缘,相比之下,潘琦应该是更合适的。因为潘琦学过钢琴,学钢琴的人一般都懂点指挥。
然而,竟然没有人质疑,直接通过了。
苏小澈知道学过乐器的人不少,猜想她们不和自己争,只是要韬光养晦,或者说不屑于这点小荣誉。
其实苏小澈想多了。底气十足的人还真没有,打拍子的那几个,也就会点皮毛。倒是盛涛涛,怕这决定难以服众,补充道:“苏澈就是元旦晚会那个器乐合奏的电子琴吧?苏澈?”一边看向苏小澈。
苏小澈点点头。花朵们这才纷纷侧目,潘琦也对苏小澈笑了一下,苏小澈受宠若惊。
盛涛涛便说:“苏澈,你到讲台上来吧,打拍子带着大家练一下。大家听指挥,节奏控制好,苏澈你先给大家讲解下。”
苏小澈马上紧张了,走上讲台,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台下的花朵们,有的眼神闪烁,有的表情淡漠。苏小澈瞥到蒋倩雪一脸的兴奋,还有陶思远和田曼柔眼神里的鼓励,忽然就感动了。
一下课,林雨涵和潘琦就跑来这边,兴奋地问长问短。潘琦先道:“小澈,你打拍子真的不错啊!”
苏小澈又一次受宠若惊,连声道:“太惭愧了,我没学过呢,还要跟你请教,我有没有打错啊?”
潘琦笑道:“你太谦虚了,我也没学过啊,也就只会打这个常用的,应该没错的。”
潘琦是个圆脸微胖的姑娘,总是乐呵呵的。关系好的都喊她“熊猫”。她的英文名正好也是Panda,英语老师朱耀东给起的,再合适不过。
潘琦是来和苏小澈打个招呼,林雨涵却是有事。林雨涵道:“小澈,元旦晚会那个谱子,你有吗?我一个别的班的同学,很想练那首曲子,但找不到谱子,所以拜托我问问你。”
苏小澈想了想,蹙眉道:“那不是一首曲子,而是三首曲子组成的,谱子也是我自己听的。当时我就写了两份,一份给了夏儿,另一份后来借给别人了。要不是你问,我还真忘记了。我明天去她们寝室问问吧。”
林雨涵笑道:“好。小澈你果然厉害,上小学那会弹琴就好,现在是越来越好啦。”
苏小澈笑道:“哪有,几年没摸过琴了。代我问韩老师好啊。”
林雨涵嗔道:“客气!对了,我妈妈调到新城区了,就在学校附近,我现在走读嘛,租的房子,她就在这边照顾我。”
林雨涵和苏小澈是小学同学。林雨涵的妈妈韩老师,就是她们的小学班主任。小学时,林雨涵是短头发,皮肤黑黑的,老爱和男生们玩“单腿抓人”,一盘能抓好几个男生出局,活脱一个“女土匪”。林雨涵还是威风凛凛的中队长,声音却清甜如银铃。
林雨涵和苏小澈的家住得很近。小学是不允许学生骑自行车的,但教工子女就可以。放学后,苏小澈和余婉秋姐妹俩在路上磨磨蹭蹭,韩老师母女俩就从旁边呼啸而过了,风中还飘来一句悠长的“快回家啊,姑娘——”
每当她们从苏小澈背后杀出的时候,苏小澈都觉得她们不是在骑自行车,而是踩着一大一小两对风火轮。
现在,林雨涵出落成了一个好看的姑娘:大眼睛,白皮肤,长发扎成马尾辫,留着齐刘海,身材也微胖,声音依然清甜如银铃——曾在高一诗朗诵比赛中拿了年级第三名。
而当年风风火火的韩老师,却成了众多的“陪读”家长之一。苏小澈有些感慨,却又觉得没什么好感慨的。高考改变了太多人。
借谱子的是温雅然和温馨然,因为姐妹俩学过小提琴,也想试试那首曲子。时间一长,苏小澈就忘了。借出去的那个本子上,还有苏小澈写的一首歌,都没有另外备份。于是苏小澈这次名正言顺地踏进了507,来找温雅然要回谱子。
然而,温雅然大惊失色,道:“我忘了放哪儿了!你等我找找!”就跳下床翻箱倒柜。找了一会没找到,又跑去温馨然的寝室,回来的时候面色尴尬,道:“对不起,小澈……放假的时候我们可能混在草稿纸里扔了……”
苏小澈说不出什么责怪的话,愣了半晌,道:“算了。”
柳星儿安慰道:“没事啦,小澈,你会听谱子,写不写出来都一样。对不?”
苏小澈道:“是啊,只是还有首歌……算了,写得也不好听。晚点写首好听的送给你。”
柳星儿笑了。柳星儿一开始就觉得苏小澈很亲切。也许是因为柳星儿能够将心比心——柳星儿其实是江心秋的女朋友。
江心秋和柳星儿,高一就在一起了,被盛涛涛整过,也被很多人看不顺眼。苏小澈和易潇,却没有在一起。柳星儿知道苏小澈心里难过。
苏小澈又去找仲夏儿。没想到仲夏儿的谱子也借丢了。两人都唏嘘不已。仲夏儿道:“这样也好,小澈,这首曲子成我们的绝版了,没人学得去。”
苏小澈笑道:“说的也是。”于是回了林雨涵。
林雨涵虽然失望,但也不好让苏小澈现写。苏小澈说过写谱子还是很费精力的,林雨涵便作罢了。
盛涛涛在班上问,有没有同学认识哪的音乐老师,最好是唱歌、跳舞和指挥都懂的,能不能来指导一下大家?
林雨涵便找来了梅老师——当年小学的一个音乐老师。梅老师化了浓妆,也掩盖不住岁月的痕迹。苏小澈又一次感慨不已。
盛涛涛说:“我想把全班排成一个造型,最好中间是个爱心。”
梅老师说:“好。”
盛涛涛说:“我觉得只唱歌太单调了,最好能加点手势。”
梅老师说:“好。”
盛涛涛说:“我想在唱歌前来段双人朗诵,你看怎么样?”
梅老师说:“好。”
盛涛涛说:“还有我们的指挥,您也帮着指导指导?”
梅老师说:“好。”
盛涛涛大喜过望。
苏小澈觉得盛涛涛的要求俗透了,可梅老师有求必应。爱心造型很容易,站在中间的一坨人穿红色,其他人都穿白色。手势没现成的,直接把《感恩的心》的手语拿来,第一排的女生,唱到副歌时做手语。朗诵则交给了秦以墨与田曼柔,两人的嗓音刚柔并济,念一段“感动!是……”的排比句。指挥?说到指挥,苏小澈就很想骂娘了。梅老师不让苏小澈打4/4拍,而让苏小澈打2/4拍,因为“这样显得更有力量”。
可是这首歌就是4/4拍的啊!苏小澈没说出口,不服都写在了脸上。盛涛涛就施压了:“苏澈,梅老师是专业的,肯定有她的道理。”
苏小澈只好换了手势。梅老师补充说:“越有力越好,手只管打开哦。”
盛涛涛带19班去大成馆报告厅练习。于是碰见了12班。阿培当然又请了尹玉姬指导,杨清指挥着12班在那一边,苏小澈指挥着19班在这一边。
苏小澈听着12班唱《东方之珠》,果然和声效果一塌糊涂,果然尹玉姬叽叽喳喳说不要和声了。苏小澈打着最简单的拍子,盛涛涛在旁边不停地说:“手再打开点,动作幅度再大点!”
苏小澈觉得自己像个傻瓜,手势完全打开了那还叫指挥吗?那是游泳啊!尹玉姬和12班可是都看着呢!
然而,苏小澈不得不听盛涛涛的话。否则,指挥必然换人。比起站在第一排,面对台下做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手语,苏小澈宁愿背对台下。何况,万一被换下来,多丢人啊。
苏小澈只能硬着头皮,当背后的12班不存在。所幸,花朵们的表情都很认真,没有让苏小澈不舒服的眼神。
中秋节学校不放假。秦以墨组织班委收了点班费,给老师们买了月饼;夏柠老师也送出了几个月饼,作为给上次数学考试前几名的奖励。月饼就是那几个月饼,但夏柠老师的心意,却引得大家艳羡。
有女生去外班送了月饼,也有女生收到了外班男生送的月饼。从收到月饼的数量来看,最受男生欢迎的是宋泽蒲。她并不是那种第一眼美女,也没有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就是越看越好看,眉眼颇有几分像SHE的Hebe.她这一天收到的月饼,足够她吃到下个月。她还收到一个石榴。
那是个硕大的石榴,宋泽蒲一只手都拿不住,上面还写着一整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花朵们纷纷猜测这是谁送的。蒋倩雪又开八了:“高一在我们班上,宋泽蒲和那个谁谁谁谈的时候……blablablabla……呸呸呸!”
19班这个大花园,真叫一个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有蒋倩雪这样蠢萌的小女生,也有韦一风那样痞帅的假小子,有麦邱那样浓眉大眼的小女生,更有顾曼筠那样前凸后翘的假小子。关系也混乱到了极致,有“女女关系”,也有“男女关系”,所幸没有“男男关系”。苏小澈眼花缭乱。
这边厢,韦一风一连串地喊着“小五、小七、小十三、小二十四、小三十”,麦邱等等一众花朵则异口同声地回应:“爱死你了亲爱的~~”据说韦一风之前在12班有“三十多个姨太太”,真是骇人听闻。
那边厢,孟夏小姑娘剥开了一个桔子,笑着递给秦以墨一半,还亲亲热热地要塞到秦以墨嘴里。秦以墨好脾气,只笑着躲躲闪闪。也是从高一就同班的。
谈恋爱的也不是一个两个。顾曼筠和她的男朋友,之前是6班公认的模范情侣。那男生现在在一个理科平行班,偶尔来找顾曼筠,并不怎么帅,但顾曼筠脸上的幸福,却让花朵们由衷地艳羡。
于是19班呈现出了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学习竞争激烈,草木皆兵;另一方面,青春情怀泛滥,歌舞升平。
两个极端并存,在苏小澈看来,匪夷所思。苏小澈总是一根筋,以为优等生就是正襟危坐的,爱好也一定是高雅的,这下才算大开眼界了。
然而苏小澈还是下意识地抵触,抵触这个花园的氛围。苏小澈不敢和花朵们争奇斗艳。
月考完了开年级大会。苏澄一跃而成理科年级第一,和领导们一同坐在主席台上,接受表彰,分享经验。
苏澄上高中以来头回考年级第一,惊吓多于惊喜,“这个”、“那个”讲得结结巴巴,台下也昏昏欲睡。以往苏小澈一看苏澄那个怂样,就乐不可支,这次却笑不出来。苏小澈觉得苏澄离自己更远了。
苏小澈才考了全班第41名,文科年级第58名。有不少文科平行班的人插进来了。19班不止苏小澈一个人没适应。比如宋欣优。
出成绩的那个有一点阴沉的下午,苏小澈看见宋欣优趴在桌上无声地哭泣,同桌林雨涵轻轻地拍着她的肩。她只是趴着,无力地摇头。苏小澈怔怔地盯着她。苏小澈心里说,子衿,欣优在哭,我该怎么办?
苏小澈没有去安慰。苏小澈不想做这样假惺惺的关心。这种关心会让宋欣优和苏小澈都无所适从。苏小澈只能远远地看着宋欣优。
苏小澈心里也有一丝释然。欣优,你不知道你有多幸福。苏小澈默默地说。
这次的文科年级第一是谢莹莹。谢莹莹侃侃而谈,明显比苏澄大方得体。盛涛涛得意地仰着脑袋,一次又一次环视四周,像是在搜寻自己的仰慕者。阿培远远地瞥了一眼盛涛涛,心道:年轻人。
苏澄考了理科年级第一,阿培颇感欣慰,也颇感可惜。12班只是理科奥赛B班,要想出理科年级第一,恐怕有点难。
高二这第一个月,苏小澈不停地被震撼着。英语课本第一单元,主题就很励志:Making A Difference——有所作为。东东的普通话带着鼻音,但抑扬顿挫很好听。苏小澈听着东东一次次加重语气,悄悄地感动了。
We must believe in what we do, even when others do not.
苏小澈把这句话写在QQ空间里,已经身在西安交大的学长回复说:“你要在心理上保持中庸,在行动上保持强势!”
苏小澈在阅读课上抄下了一段话:
我想说,我们都是战士和诗人,过去是,将来还是。但比我们更愤怒、更懂得爱和行动的,是一种更大的存在,它有时候降临在某个人的身上,并被他发现、发挥。它比我们更美。是它永远年轻,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入这永远,并热泪盈眶。
说的是摇滚,也不仅仅是摇滚。这话本身已让人热泪盈眶。
这次是余婉秋回复了。余婉秋说:“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姐姐相信你能行,因为你本来就是最优秀的!”
余婉秋不知道这段话在说什么,苏小澈也不知道余婉秋在说什么。但是没关系。
学长留下的小说里,有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苏小澈读完就爱上了菲茨杰拉德,还萌生了一个理想:要写一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漂亮的小说。
也是赶上蒋方舟的校园小说《第一女生》出版,苏小澈深深地受到了刺激。蒋方舟就是从龙门市走出来的姑娘。蒋方舟刚出名的时候,还接受过西先生的采访。一转眼就八年了。蒋方舟都出第九本书了,而苏小澈只写出了一本破烂。苏小澈感到羞愧。
苏小澈看不下去《第一女生》,可它就是卖得不错。苏小澈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苏小澈在那本破烂里写,女主角进了文奥班。苏小澈就真的进了文奥班。苏小澈还在那本破烂里写,女主角上了清华。那苏小澈就真的能上清华了?
苏小澈不想有功利心,可苏小澈必须承认,苏小澈也想上清华、北大,因为觉得自己上不了,才没说出来。谁不想上清华、北大呢。
北大偏文,而清华偏理,通常女生都会想去北大,而苏小澈不爱凑热闹,于是想去清华。
萧瑟看了那本破烂,知道苏小澈有野心。萧瑟对苏小澈说过:“有明确目标的人才能成功,比如,你。”
但萧瑟也说过:“小澈,你怎么回事,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你怎么会变成这样?你究竟是迷失在什么里了?”萧瑟摇晃着苏小澈的肩膀,比苏小澈自己还要慌张。
萧瑟的直觉认为,易潇这个人不安全。可苏小澈不信。到现在还是不信。苏小澈也不信自己能上清华。但苏小澈信苏澄能上清华。绝对的。
所以国庆节放假期间,苏小澈发了几张清华的图片给苏澄看。苏小澈看着古月堂说:“这个地方,我将来一定会去的。”
苏澄看到水木清华,才明白是哪里,尴尬地说:“不是吧。”
苏小澈当然知道苏澄在想什么。苏小澈越知道自己去不了,就越想去。刚发下来的《状元桥报》上,有二中07年高考的录取榜单。密密麻麻的人名和大学。苏小澈看到清华,鼻子就酸了。
所以苏小澈又说了:“我们将来,北京见。”
苏澄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