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闲来无事,随手翻看自己过去的朋友圈,本打算回望一下过去的一年里的点点滴滴,告诉自己,我已经走了这么多路,留下了这么多回忆了,可现实却是,越看越控制不住地嘲笑那个时候傻傻的自己,并决定义无反顾地删掉那些现在认为只有神经错乱才会发出来的照片。
但当我真正准备按下删除键时,内心又开始了挣扎纠结,是不是自己太过矫情了呢,如果你不认可为什么要发出去呢,如果你删了又能代表什么呢?该出的丑别人不是已经看过了嘛,难道现在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满足吗?别人看不见多面的你就能证明自己的完美吗?这样想着,半小时后还没有作出让自己满意的决定。
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心态变化,今天明明很满意的自己,在明天看来就千疮百孔;今天明明很在意的事情,明天可能就会满不在乎,释然放下了;今天费尽心思想弄明白的事情到了明天可能就豁然开朗了...这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自己怎么就变了呢?那么哪一种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呢?哪一天看到的自己才是客观存在的自己呢?
最近在看一本书,名字叫做《24个比利》,书中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体内同时拥有二十四种不同人格的强奸犯因为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多重人格分裂症而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美国首个因罪犯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法律放弃制裁的案例。看这本书,奇妙的事在于书中出现的24个名字下所代表的的24种人格,他们语言表达方式,思维认知能力完全不同,但他们却都是在一张面孔下表现出来的,我想,我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可能也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吧,这可能就和每个人的体内同时存在着天使和魔鬼是一个道理吧。
那天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删了也没有用,你过去的傻样我都记住了!是啊,从高中的哲学课开始,我们就知道认识是不具有客观性的,不同时间看到的自己,只是对客观存在的自我的主观性的判断,这种看法受到了很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比如:那天看自己的朋友圈之前无意间刷到了北影的朋友的自拍,说是出于嫉妒也好,羡慕也好,不自信也好,总之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受了它的影响才会去删朋友圈的。也正因为生活中有着这些我们难以排出的杂念,我们才会时常的怀疑自己。朋友圈给任何人装逼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即使生活并不会那么得偿所愿,也要告诉别人,我活得有多精彩。
总是告诉自己我与众不同,我清心寡欲,但其实有的时候真的就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弱点,内心还没有那么强大,说到底就是不自信嘛,不能发自内心的去赞美别人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就像很多人谈论明星或是身边的朋友时,总会说,谁谁谁长得也不好看,长得也不帅,怎么就出名了呢,怎么会有人喜欢他呀,真是瞎了眼。不希望别人幸福的人那一定是自己得不到幸福。通过逞一时口舌之快来掩盖内心的懦弱。另外一种表现,就像我这样,不定期的怀疑自己,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并存,仿佛人格分裂一般,其实人对自己内心的探求也正是变得强大的一个过程,当有一天真正了解自己的时候,也就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了,也不需要渴望别人的认同来获得自我满足了。
另外,我还想说,这种对自身的怀疑多半情况是发生在你独处或是无聊的时候,一旦忙起来或是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起来,一切都会不断步入正轨,魔鬼也就会被天使打败了。
以上这些写给那个内心不够强大,却愿意改变的自己,最后,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来告诫自己: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