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变化》
这本书是由英国心理咨询和治疗协会副主席朱莉娅·塞缪尔所写。生活充满变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让人不安、恐惧。作者从家庭、爱情、工作、健康、身份认同五个角度,以不同案例讲述人们面对危机变化时的真切故事,以帮助读者洞察自身经历、解决关系问题。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离婚率高的根本原因。”
『常规理解』
想要理解高离婚率,你首先得理解婚姻。
从感情层面来说,婚姻是两个人互相认可,感情走向高峰的修成正果。
从氏族层面来说,年轻人的婚姻是两个陌生家族之间的纽带。
从法律意义上说,婚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契约关系。
但是,大多数人应该只对第一个层面的概念有感知。对于第二个和第三个层面的理解,就比较浅。
这里我们只用了“有感知”,没用“理解深”,原因在于,大多数走入婚姻的人,几乎都是借助多巴胺的余威。
因为,再晚一点,时间再拖一点,多巴胺就消失了,人也就没有结婚的欲望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情侣相伴5、6年,最终没有结婚,还以分手告终。原因就是随着爱情激素多巴胺的消退,人结婚的欲望也消失了。
所以,闪婚是合理的,因为多巴胺早就冲垮了理智脑的防线;相恋1、2年以内结婚,是合理的,他们吃了多巴胺尾巴的红利;而相恋7年结婚,却能成为新闻,让人觉得非常难得。
当然了,异地恋不算。异地7年跟同城相恋1年没啥差别。
『盲区』
从感情层面来说,我们忽视了多巴胺对情感的影响,以及提前思考应对策略。
从氏族层面来说,我们忽视了家族向外界的呈现。一个都是和睦夫妻的家族和一个都是离婚人士的家族,哪个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呢?
从法律意义上说,我们忽视了责任与义务,很多人可能正在做违反婚姻法的事,而不自知。
但是这还不够,这些理解都是围绕“婚姻”这两个字展开的。
它们对婚姻来说,属于从属关系。
那么,婚姻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盲区。
不信,你可以先思考30秒,再往下读。
其实,“婚姻”这个词也是个舶来品。它的词源很有趣,它来自拉丁语“famulus”,原意是“家庭中的仆人”。
看清楚,这才是婚姻的本质内涵:家庭中的仆人。家庭是界限,是帮你区别爱人和外人的界限;仆人是身份,它的意思是婚姻关系中的人都要为家庭付出,为家庭奉献。
所以,只画好了界限,但是不付出的,不是婚姻;不划界限,只付出的,是“海王”。
在界限内的付出,才是正确的,是合理的。
『离婚的原因』
理解了婚姻的真正内涵,你就理解了离婚。
比如,有些男人只知道工作、应酬,把时间都用在了生意、买卖和赚钱上,但是最终家人却跟他分道扬镳。为什么?他不是有钱吗?他不是能挣钱吗?不是说女孩子都爱钱吗?
错了。
如果他不分精力在家里,那么就意味着他没有为家里付出,没有做好“家庭中的仆人”,婚姻就不会接纳他。
你可能想了,不对啊,他不是挣钱了吗?他不是在养家吗?
你这么想,只能说你低估了人性。赚钱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看得很高,会对周围人颐指气使。所以,他们回到家里,不是“家庭中的仆人”,而是“家庭中的老爷”。
仆人说的不仅仅贡献,还有姿态。
再比如,有些女人不管挣不挣钱,都不做家务,不管家里的大小事,只顾着自己的美或者事业,只顾着买买买,这样的家庭也长久不了。或者,她根本就拥有不了家庭。
原因也是一样的。
那些拥有幸福婚姻,或者婚姻长久的人,无一不是愿意为家做服务的,愿意在家人面前成为“仆人”的。古人云: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点“仆人意识”,都高高在上的,就只能换来无休止的吵架和怨怼。
总结一下,如果你连婚姻的内涵都不清楚,我劝你还是不要着急进入婚姻,否则到头来,你还是得给离婚率做贡献。记住,“家庭中的仆人”是对双方的约束和要求,双方都得给家里做贡献,双方都得放下姿态。这个家庭才能稳固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