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今年语文高考科目考试结束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随即对外发布试题解读,即说明命题的用意,其中对于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这样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新课标I卷写作试题以“故事的力量”为中心话题,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都是好的写作角度。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中国特色的开幕式表演、热情洋溢的志愿者、“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追求开放、包容、和谐的特征。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全球转播观众人数超过20亿,世界各地观众在由国际奥委会授权的频道上观看了总计7130亿分钟的冬奥会报道,比2018年平昌冬奥会增加了18%。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向世界呈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去年10月,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以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中描绘宇宙景观的古文,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热议。这些都为我们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生动案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无独有偶,廖恒在《变现思维》中也也提到: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表达工具,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各个角落上演绎着各色故事。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更是以故事为王,尽管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有微信、微博、抖音等传播平台,故事依然能畅通无阻,拥有无敌的传播力。
故事思维,是一种与人沟通的方式,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传达给对方。同时,用故事的元素把事实包装起来,把个人的情感融进去,让对方产生代入感。
为什么故事思维很重要,有时候讲一万个道理,也不如讲一个故事。所以,故事思维的对立面是讲道理。相对于讲道理,讲故事有三大核心优势。
故事更有传播力
故事更有说服力
故事更有黏着力
故事更有传播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的故事层出不穷。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故事发生在特定的时代,有着特定的环境,故事的背后浸透了汉水,也饱含着艰辛,读懂这些故事,传承故事里的精神,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智慧,积蓄力量。
故事更有说服力。好的故事有神,能够凝聚奋进力量。面对未知的道路,中国人民赓续民族精神,勇毅前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是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民族精神大放光芒,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进一步丰富了民族精神。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族谱,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一个个好故事,一种种好精神,凝聚起一股股强大的力量,办成了一件件大事,带来了国家的巨大发展,好故事能凝神聚力。深刻领会好故事的精神品质,团结奋斗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阔步新征程。
故事更有黏着力。我们耳熟能详的《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等经典故事,能流传千百年,足以看出故事的威力,它能轻松让人记住并让人们主动去传播。的确,故事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就像一种很有黏性的东西,能死死地“黏”在人的记忆里。
当今世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之深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之高前所未有,软实力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因素。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话语阐释和叙事传播,既是我们全社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要求,更是我们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推动形成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全球舆论生态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