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
早上先去学校,进班级安排孩子们早读。宣老师进教室,交接好,我就狂奔出去,扫车去行知。忘记戴手套了,手像被刀片划拉着,很疼。
在会场边听边看会务材料,大概明白“对分课堂”的模式是:凝缩+双文本,指向迁移,让孩子习得能力。
等到课例展示时,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前半场,老师完全控场赶进度,后半场让孩子去迁移。
刚好群里通知要彩排,我就提前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在想,先不管这个理论是否科学、完善、可践行,有更多人关注甚至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研究语文教学,这本身就是好事。我想起语言学的好多大家,本身并不是语言学科班出身,不少是物理等专业的,却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张学新教授运用心理学科背景,能为语文学科教学探索落地的理论,很有意义。但是,我在想,如果按照课例展示来上,老师和学生都会很痛苦。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注定了它和情感、地域、文化等互为承载。自然学科可能更适合对分课堂。一节课处理两个文本,就是走形式。我倒觉得吴忠豪教授的理论,基于语文学科本位,更柔软地解决了能力迁移的问题。不过“B文本”的概念,可以运用到孩子们中高年级,课下作业设计上。
手残党化妆
本来不准备给孩子们化妆的。但是孩子们很想化妆。下午孩子们没有带书包来,就在教室里为孩子们化妆。后来付雅萱妈妈和陆姝谌妈妈过来帮忙,一节课时间,搞定。
下午教师也有合唱,我和胡老师在办公室涂粉底时,把自己涂得跟大白纸似的。手残啊,毁自己颜值不算,还祸祸孩子们。脸涂白,嘴涂红,打腮红,擦眼影,完工。
你在我眼里是最美!
合唱节时,孩子们在大报告厅当观众,候场,因为我们是第十个节目,只有做观众,我能顾到他们。第一次颁奖结束,我就坐在孩子们旁边。
轮到吴老师班合唱,音乐出了问题,她匆匆往后台跑了两次。我提醒她慢一点。孩子们很棒,音乐出了问题,他们就安静地微笑着站在台上等,没有一位孩子动来动去。音乐好了,吴老师站在会场最后一排,面对孩子们,微笑着看着他们,给他们竖大拇指。我回头看她,她微笑着,眼里只有孩子们,我的眼泪竟然溢出来。她怀着孕,孕吐厉害时,去卫生间吐完,回教室接着给孩子们上课。高浩然摔跤,她陪孩子去医院,孩子回来后,每节下课,她带着孩子回办公室,担心他有磕着碰着……
我既心疼,又感动。那一刻,她是我眼里最美的风景,孩子们是她眼里最美的风景!
给下次进步留空间
轮到我们班了,孩子们竭尽全力唱。可是,台站偏了。都是我的错,孩子们的舞台经验不足,我应该在台上帮他们排好再下去的。
给下次进步留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