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春节、重阳节等。毫无疑问,春节最热闹。忙碌了一年,应该好好聚聚聊聊了。我不知道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是谁先提出这个节日,我想,他们的初衷也许只是为了纪念某些特殊的事件或者时节等,他们估计没有想到,历史发展到了今天,这些节日存在的重要性!我很感激有这些节日,特别是春节!每次到春节,就特别想念亲人和家乡!今年不管过得怎么样,到了春节,在团圆的气氛中暂时忘记了生活的不易。新的一年,寄托着我们无限的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忆里,小的时候特别期盼过节,当时家里穷,一般只有等到逢年过节时,内心里吃肉的愿望才能得到极大的满足。总是期盼节日能够久些,一来是大人在节日里不用去做工,可以在家里陪伴我们,二来过节时家里的食物肯定最丰富。鸡腿鸭腿在那个年代里都是宵夜时小孩的专利。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孩子,已经没有了当年我们对于鸡腿鸭腿的那种饥渴的感受,大人也没有多大的感觉。节日有肉吃不再是很多家庭的期盼,更多的期待变成家人终于可以趁节日时间可以相互串串门,增加感情。
以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现在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物质生活丰富了,就要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生活。现在春节时,各个村都会筹划着文艺晚会或者体育比赛活动,还有这两年比较流行的“回娘家”活动,让出嫁的女儿们借助这样的活动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微信也让人们的沟通交流越来越方便,以前打电话都需要以秒计算,没有收入的老人不舍得接打电话,只能把对孩子和孙子的爱深埋心底。现在在wife的环境下,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沟通变得非常的简单和顺畅,最重要的是不需要钱。老妈经常感叹,当下的生活太美好,要好好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多活几年,多看看好的生活。
现在在村里,家里有条件的,都会带孩子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求学,村里基本上就剩下老弱病残。年轻人也是为了生活,纷纷离开家乡寻求更好的发展。只有等到春节,各行各业都放假的时候,亲人们才可以好好的聚聚。节日已经变成提供一次合理聚会的机会。
春节的脚步已经临近,去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本来已经做好回家的准备,最后还是无奈的放弃。但愿今年能顺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