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有一个快3岁的小女孩叫妞妞,和父母搬来半年多了,从未见过她哭。大家都夸:怎么有这么懂事乖巧的小孩?直到有一回,听到妞妞妈妈传授经验后,所有的羡慕都化作心疼。妞妞妈妈说:“我们妞妞刚满2岁后脾气也怪,也爱哭,但现在她知道哭没用。”让妞妞睡觉,妞妞还想玩,躺在地上哭。妈妈啪啪两下打在屁股上:“说好了这时候睡觉,你不听话,还哭闹!看我不打你!”该吃饭了,妞妞磨蹭着不动,继续看电视。妈妈一按遥控器,把电视关了。瞬间,妞妞大哭大嚷:“我肯定不去吃饭!”这还得了?妈妈把妞妞拉过来,把她趴在自己腿上,脱下裤子开始打:“再哭,你再哭!”一直打到妞妞不哭,认错了为止。妞妞妈妈说:“现在孩子就动不动哭,非要按她的意思来。以后怎么办?孩子哭别惯着,就得打。即使不是发脾气,也不能哭。像摔倒了、没完成玩具、东西掉了,有什么好哭的?!”联想到妞妞总是怯怯的眼神、胆小的样子,连和小朋友一起玩都不敢主动上前,我的心里特别难受。
用打骂的方式制止孩子的哭声,孩子似乎不那么脆弱了。可其实孩子的情绪只是被压抑了。
孩子没有真的变得乐观、不爱哭,只是越来越不敢表现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意愿,变得自卑,胆怯,总是隐藏自己,人际交往上会有很大障碍。
也越来越不会跟父母沟通,与父母的关系在内心非常疏离。将来若是遇到什么事,父母总是最后才知道。
一位妈妈在朋友圈说:“一叫孩子起床就哭,不给他看电视也哭,每天上幼儿园都哭,太让人头痛了!”
不愿看见孩子哭,是许多父母内心真实的写照。
德国教育专家麦克说:我们不喜欢看到孩子难过哭泣,不仅是哭泣让我们觉得麻烦,而且也怀疑自己的价值。
我们认为,孩子不哭闹,我们才更像成功的父母。一旦孩子大哭,我们会感到无措和失败。而在大庭广众面前,孩子哭闹,更会使我们感到非常难堪,怕别人觉得我们没管好教好。越害怕,越不允许,我们的做法越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好友讲述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孩子寒假去姥姥家待过一段时间后,脾气变得特别大,什么都要按他的要求来,不然就哭闹不止。一切原因都出在姥姥太怕孩子哭了。姥姥带孩子去亲戚家做客,孩子吵着要买零食。姥姥说:“乖,就要吃饭了,先不吃。”孩子秒哭:“不嘛!不嘛!我就要现在吃!”顿时姥姥急得连哄:“好好好,我们买。”叫孩子不玩了,孩子又哭起来,姥姥一听又立即改口:“不哭不哭,再玩一会。”
为了不让孩子哭,就一味顺着孩子,会使孩子习惯用哭闹作为要挟的法宝,变得任性、霸道,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难管。
要正确面对孩子的哭声,就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哭。
心理学解读,婴儿期的孩子哭闹都出于本能的需要。困了、饿了、不舒服等,孩子都会哭。
孩子2岁开始,有了独立自主意识,一旦语言能力、控制身体的能力等,限制了孩子内心想法的表达,孩子会急得大哭。
3岁以后,孩子有了更多想法和主张,也同时有了更多的规则需要遵守,感受到更多约束,以及和小伙伴的冲突等等“不顺心的事”。
哭,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是孩子发泄心中负面情绪的正常渠道。
成人已经有了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面对这些懂得自我调节。孩子却不能。
研究显示,孩子要到18-20岁左右才能拥有相对完善的情绪控制能力。
好莱坞明星爸爸贾斯汀·巴尔多尼深知这点。他分享过一张照片,2岁的女儿趴在地上大哭,他和父亲站着一旁,怜惜地低头看她,没有任何其它动作。
他说:我们安静地看着这个野性和纯净兼具的可爱灵魂,拼命演出这一幕。她拥有我们无条件的爱,我们愿意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对自己的情绪。我可以想象,我在她这个年纪时,也曾经像她现在一样,上演无数次的哭闹。贾斯汀受益于自己的父亲,在他小时候,父亲总是让他面对自己的情绪抒发,不管是私下或公众场合,从未对他大发雷霆地咆哮:“不要哭了!你真是让我太丢脸了!”这样的情绪教养态度,对他的情绪人格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过早地懂得平和面对自己的情绪,消化负面情绪。如今,他想让女儿知道:她可以表达情绪,只是她得学会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哭是人类的正常情绪,也是孩子的一种成长。
我们要坦然面对孩子的哭,同时不纵容孩子无理取闹的哭。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孩子伤心时哭,接纳情绪,帮助表达
《十分浩学》节目提到:越压抑情绪,情绪就越严重。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当情绪得到了接纳和允许的时候,它就会有一个健康的方式,去释放出来。对孩子说:“你可以哭,哭不是错。我也会和你一样。”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更早学会认识情绪和处理情绪。
孩子发脾气时哭,坚持原则,耐心等待
胡可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带两个儿子逛超市。小鱼儿拿了一袋零食想拆开,胡可说:“不能打开,没有交钱的时候不能打开。”小鱼儿马上抓狂地尖叫,大哭大闹。胡可微笑淡定地看着小鱼儿,说:“不用管他,让他叫。”在持续一分多钟的哭闹声中,胡可没有生气,也没有说一句话。直到小鱼儿不再哭闹,她走过去,蹲下来,温柔地说:“要到收银台付了钱才能打开。”小鱼儿点点头,安静地跟着妈妈离开了这里。胡可说:小朋友在公共场合撒娇耍赖,是对家长一个极大的考验。可能很多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会觉得很丢人,因为所有人全都在看着,然后我们就没有了耐心,可能就不停地去拽他。其实你不要把它当成是你丢人的一件事情,只当作是小朋友在那一刻情绪的一种宣泄,当他觉得哭闹没有用的时候,他自然会站起来。当他站起来时,他已经梳理了他的情绪,这个时候你们再去对话的话,我觉得会更有效。当孩子被父母拒绝时,无论哭闹多久,父母都无需吼叫打骂,也不必改变原则,只要温柔坚持,耐心等候,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时机。
孩子独自受挫时哭,悄然观察,放手成长
我们很容易一听见孩子哭,就急匆匆地主动跑过去,或是说:“又怎么了?!”呵斥不要哭,或是插手帮孩子解决问题。前者令孩子迷茫无措,后者错失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好机会。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只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如盖子打不开,东西卡住了,纸坏了等等,孩子受挫而哭。
只是情绪自然地流露,并非需要父母帮忙。
父母听见孩子突然哭起来,却没有叫自己。不妨等一等,先在远处悄悄观察。
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挫折,都需要有这样不断学习独自解决问题的时刻。
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说:“其实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不必产生挫败和焦虑感,也不要太过担心,想法设法急于制止。
别让孩子的哭闹成为要挟父母的手段,也别让孩子失去简单的情绪发泄。
允许孩子哭,孩子才会真正乐观、快乐。
允许孩子哭,孩子才能认识规则,拥有自制力与抗挫力,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允许孩子哭,比让孩子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