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近况,她讲到这个暑假要到处跑做志愿者,先是去深圳一个叫IBC的大会,全称叫国际植物学大会,国际级别感觉很厉害的样子了。但接着她讲八月要去银川去参加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志愿者。我自己搜了下扫了两眼,里面我就看见马云,俞敏洪,这个大会志愿者录取率0.38%,我就惊呆了。很久都没有缓过神来,接着就很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据她讲,一个六十秒的自我介绍视频她做了六小时,连饭都忘吃了。当时一面准备参选的终试题一面还要准备期末考试。那段日子简直特别疯狂,到现在还不知到怎么过来的。
深深地佩服之余,对比一下我自己和她的生活状态,相同点我觉得是当想做一件事情会去做,无论结果怎样。(当然结果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同在于我们做事情的态度,我最近更习惯了一种不徐不疾的生活方式,所有东西都会希望有一个计划,当其他计划与主要计划有些冲突的时候,我会放弃掉它们。例如志愿者申请准备和考试准备两者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时我就完全不想那志愿者申请了。接着就是行动,做的时候专心去做一件事情,但过一会就要休息一下,就好比几天锻炼完之后要休息一天让身体恢复一下,学习五十分钟就休息一下。两种方式没有孰优孰劣,我受益于我自己的这种方式,她习惯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是我欠缺了种敢拼的能量,那是一种相信的力量,不去相信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很多看着感觉很复杂的事情。我要求更多的控制,必定减少了难度,要我连续几个小时在做一个东西不休息,我感觉我自己做不到。就是这样一种缺乏相信的态度,缺少了一种创造奇迹的能量。当然还是那句话,没有孰优孰劣。面对一件事情只有自己觉得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意义,自然就会去做,方法不同而已。只是突然想到我是个年轻人耶!想这么多未来干嘛,有时候就需要闯一闯,大不了多花点精力,学更多方法去解决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