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说
财富到底是花出去的还是省下来的
2018年最后一天,我透过电视屏幕,参与到了浙江卫视“思想跨年”话题中。
当主持人马东和主持嘉宾吴晓波及其他几位嘉宾在讨论某个问题时,我也跟着他们的话题,打开思绪,思考我的观点。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里,除了日常生活开销,其他的钱花在哪里的占更多?
也许有人要问,你呢?在过去的一年里,你除了日常开销,其他的消费花在哪里占的比例更多?
我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旅游。
2018年,2月全家去重庆、4月与老公去西藏、7月与同窗去京北第一大草原、12月又与老公去日本。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过去的一年,堪称是我们夫妻的旅游年。
01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问一下自己,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除了年龄的增长,老去的容颜,我们还收获了哪些?
比如,像思想跨年中讨论到的,有关财富积累的话题。
有人认为,钱是省出来。只有控制支出,才有财富积累。还有人认为,钱是挣出来的,并且只有花出去,那才叫钱,不花就是银行卡上的一个数字,是一张纸。
我很赞成嘉宾肖骁的观点。肖骁是个80后小伙,生活中的他,甚至比女生都更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在这方面,肖骁很舍得花钱。
但是,针对思想跨年这个话题。肖骁坦言,愿意跨过与父母的代沟,去站在父母那边,划归到钱是省出来的这一队列中。
并且,肖骁感言,要感谢他们这一代人的父母们,在那些年,为了养育他们、教育他们,为了他们省下来的那些钱。
肖骁的观点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是啊,想想自己身边这些80后、90后们,许多人已经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品质生活,又有几个人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挣来的?他们所追求的品质生活里,是不是大都都会有父母的财富援助?
80后、90后的父母,他们大都是60后、70后。他们的父母受上一辈父母经历过贫穷日子的影响,认为钱是省出来的人不在少数。
但是,话又说回来,生活中,只知一味地省钱绝对不是上上策。
就像俗话说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钱是有灵性的,钱还是应该活起来,只有活起来的钱,才能充分发挥出钱特有的灵性。
嘉宾肖骁赞成妈妈的观点,钱是省出来的
他坦言,感谢父母在那些年代为他们省下来的钱
嘉宾陈磊认为:钱只有花出去
自己亲身体验到的才叫财富
02
那么,你想过没有,这一年里,你的财富积累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是省出来的多、还是花出去的多?
比如,追求品质生活的人,大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爱好。爱运动、爱读书、爱旅游、注重个人形象和居家品质的高标准、高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花钱消费才能获得。
而花出去的这些钱,通常能获得超越钱本身意义的许多许多。
举个例子。有些人喜欢旅游,他们每年都会设定好一年的旅行计划和旅行基金。每一次旅行,与大自然美景亲密接触,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愉悦了心情、让身心得到全方位的放松。对身心健康、对精神需求乃至对内心的渴望,都得了极大满足。
爱旅行的人,他们大都有阳光的生活、有开心的日子、有良好的处事态度。
往往,不爱旅行的人与爱旅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观念。而这些不同的观念,大概来自于,爱旅行的人们,他们在思想、内心及眼界上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认识,从而奠定了他们具有良好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处事能力。
有些钱是值得花出去的,因为消费的本身也是投资,是换取精神财富增长和内心财富积累的前提和保障。
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他读过的书、他爱过的人。而这些,都是需要消费和支出才能获得的。
有时,花钱带来的财富享受,会远远超越省钱的本质所在。
03
其实,不论省钱还是花钱,这本是不该冲突的话题。
日常生活中,会花钱的人往往比不会花钱的人更会省钱。他们懂得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一味的省钱,真的不一定能省下多少钱。往往因为一味地省,反而降低了生活标准,丢掉了更多的生活情趣。
钱是省还是花,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就像财经作家吴晓波讲到的,省钱和花钱,要相对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财富增长,二是消费观念。
有人认为,钱,只有花出去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和欲望,实现自身财富积累的一种体验,那叫真正财富的积累。还有人认为,钱,必须省,少花钱,以备应急,这是对钱本身意义的财富积累。
其实,我认为,钱,对于我们来说,不管是省还是花,唯有目标、有计划的省或是花,才不失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财富积累。当然,这种财富既包括通过消费换来的,也包括在节省中留下的。
一切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省钱或花钱,都是在乱省和乱花。
除了要有目标、有计划,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量力而行。花钱要量力而行,省钱也不能亏待自己。
没钱的人和有钱的人,他们的立足点不同,消费观也不同。但是,只要有目标、有计划,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他们各自追求的生活,有他们独到的省钱和花钱的原则。
崭新的一年里,该花的要花,该省的要省。
2019,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