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神灵的语言,使用文字者皆是神灵之宠儿和囚徒。
——题记
在很古的时候,人类与动物一般无二,它们茹毛饮血,有时也会凭借本能,像猫捉老鼠一样捕杀其他动物,以此维生。
在这样寂寞而悠长的岁月之中,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的法则从未改变过,即一切都趋向混乱无序。但宇宙是如此宏大广阔,以至于其中趋向混乱无序的一切,要达到相互平衡的寂灭状态需要远超数百亿年的时间。
人类在这无垠时空的链条之上,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
但有一天,人类之中的某一个——或许称做人类并不合适——它捡起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笔。
他有了灵感。
这简单的一笔是威力巨大的,它从而使得人类从蒙昧之中产生了一种工具,这工具是如此有利,以至于它能帮助人类将过往的注定遗忘的经验与记忆以一种极为简便易懂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这一刻开始,囚禁人类躯体和思想的宇宙的无序法则撕开了一条小小的裂缝,从这条裂缝向外望去,画了一笔的那个人或者并不能预见太遥远的事情,但我想,在那之后他所在的族群一定是渐渐强大起来了。因为有这一画的开天,所以他们的经验、记忆甚至思想都能够通过符号记录下来,以教育的方式代代相传。
从此刻起,人类不再遗忘他们不想遗忘的东西。
这就是语言和文字的起源,它实际或许更为简单,然而问题是,何以在诸多生物之中,唯有人类的那一位伏羲能够一画劈开这无序混沌的天呢?
是因缘聚合还是神灵指引?又或者,它本就是因缘聚合的神灵?
无论如何,我愿对它——这不可言说的灵感的花火——表达以人类世界最伟大崇高的称号——神灵。
总之,人类在这一画的基础之上渐渐由一代人或数代人不断完善着名与实的对应,它最终衍生出抽象的名与实,又衍生出理性与逻辑,当这一刻来临,独属于人类智慧的造物能力才终于开始显露出它的峥嵘。
数万年的交流和累积达到了质变,理性与逻辑的花朵终于在极少一部分人的身上产生了它那璀璨无比光华万千的果实——科学。当然,剩下的绝大部分人依旧是有用的,他们一同铸造了培育这果实的广漠土壤。
然也就在此时,新的问题出现了,人类面临着纯粹理性与身体感性的交战,他们总能遇见二者的矛盾并难以完美解决,不负感性也不负理性。
这样的矛盾, 早在代表理性的果实还未诞生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并且已有许多人试图解决。
理性是文字的延伸,文字是自我对他世界的论证与推理,而自我又以身体为基石——思考的那个自我不过是身体的上层建筑,它不过是极为片面且短暂的自我,因为人不可能时刻处于理性和秩序之中——这是世界最基础的混乱无序的法则早已确定好的——文字所带来的理性不过是短暂地给予我们理性和逻辑的能力,如前所说,它只是为我们开辟了一道微不足道的天之缝隙,并且更加困难的是,对于个人来说,这道缝隙随时会关闭或减小。
理性是文字对世界的看法,感性是身体对世界的看法。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苦恼于二者的不可协调,于是为此想尽办法——有人选择理性企图消灭身体的感性,其结果是上帝死了,理性的超人出现,却终于自己将自己杀死了;有人选择感性而完全忽视理性,其结果是人又归于动物的蒙昧,人再度成为了非人,凭借完全的本能行事,甚而至于连话都不会说了。
也有更大一部分人试图以各种方式来调和两者的矛盾:有的人认为可以构建一套礼仪规则,给感性戴上一定的枷锁,将他控制在人与人之间思无邪的程度,使人不至于因全面感性而禽兽化。
有的人认为可以构建一套社会规则,用以控制人的行为,用理性的可以预见的文字逻辑去抑制人类感性之中的不可控因素和破坏因素。
也有人以为这矛盾是彼时彼刻无可消解无法可想的,于是提倡顺其自然,归隐山林,天人合一。这法子对某些豁达的人来说是很有用的,那使得他们无论因为什么失落或绝望的时候,都不至于走向太过极端,不至于死于感性的灼烧,也不至于死于理性的冰冻。
还有的人企图从彻底消泯感性入手,继而彻底消泯理性,它希望人将世间的一切看作空无,以此开始,构建超越人类本体的极乐世界,而当人达到那样的世界的时候,人的肉体若依旧还存在于现实世界,则它又希望人能重新回头审视并捡起自身那已经消泯的感性与理性,让二者为我所用,成为已然超脱人类世界的我的工具。理性与感性既然已经完全地成为了我的工具,则它自然对我来说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和制约了,也就无所谓矛盾了。故此该说一开始,通常为人诟病为“无君无父无法无天”。
有的人结成团体膜拜神灵,有的人结成国家信仰主义,有的人依旧蒙昧无知深受其害,有的人自觉看透一切于是无话可说……
如前所说,人类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实质上就是身体与文字的矛盾——文字(语言)所构造出来的名世界是现实之中只能直接感受到实世界的身体所无法直接感受到的,身体无法直接感受文字所构造的名世界,它于是天然自然地拒绝文字所构建的一切。
但并非是绝对的,有的人毕竟幸运,竟然可以短暂地脱离二者的桎梏,不至于成为无法无天的非人,也不至于为二者完全控制——他们于是在这短暂的时间之中,用自身的理性去思考自身的感性,用自身的感性去感受自身的理性,即思想感受,感受思想——继而亦有“思想思想”和“感受感受”的出现。当然,这些实验,人类先辈们都已经尝试过了,我不过是在试图总结,而这种总结,总的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思想思想和感受思想。
当然,即便如此,一切也都未曾完结,因为“理性”与“感性”,“文字”与“身体”本身,就是人符号化处理之后的“名世界”,我们即便思想思想,我们只要开始思想,就逃离不了文字的工具语言的造句,我们只要思想,就意味着我们会立即从实世界的感受彻底脱离,跌入文字的名世界。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还在用文字的工具,只要我们还在用语言这一形式来进行思想,我们就一直距离实世界,也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有着巨大的鸿沟——语言文字本身所建构出来的名世界,既是我们智慧的源泉和宝库,也是限制我们获取实世界真相的枷锁。
以有涯随无涯,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