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审
26个想法
成为自己的样子
>> 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200米比赛我跑了个冠军,您给我颁发奖牌时对我说的话:‘什么时候也别忘了你冲刺时高高昂起的头,只要抬起头来,没有什么是不能征服的。’
>> 一个带着问题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忆”。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杯香茗,一盏暖灯,打开记忆的小河,静静地把一天的事情回放一遍。二是“梳”。在回忆的过程,认真梳理、筛选有代表性、有思考价值的素材,找到问题反思的突破口。三是“叙”,轻轻敲打键盘,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叙写出来。四是“思”。对记录下来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追问,务求“清浅而深刻”。这样的一个过程,至少完成了四个层次的自我拷问:我这样做合理吗?我这样做达到教育目的了吗?我还有更好的做法吗?我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自己的文章里?如果我们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这样的追问,如果我们每一天都进行同样的自我反思,我们的灵魂就会在这样的书写过程中慢慢变得清澈而澄明。
>> 人的成功有两种方式:一是雕琢,就是通过不停地改变和修正,让自己逐渐趋向于某种既定的成功标准;
>> 二是凿井,就是守住身上的某一特质,坚定地走下去,让自己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
>> 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价值,不在于发表了多少文章,出版了多少专著,而在于它对
>> 你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影响了多少、改变了多少。”
问题是教育写作的起源
>>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别人无法体味的,只有自己才能够品尝到的,异常艰难的时光。所谓感同身受,不过是安慰人的一种幌子,你的世界里的阴霾,别人怎么可能看得到,既然看不到又怎能深刻地与你一起
>> 领悟到内心里的痛呢?对一个人来说,无论再苦再累,无论是否到了自己世界的末日,能够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叙事是最基本的写作形式
>> 抱一抱自己在走廊僻静的地方,一个女生半蹲着,两只胳膊肘搭在膝盖上,双手交叉扶着肩膀,头深深埋在两手之间。“身体不舒服吗?”我走近了
>> 问。八九年级下午的课间操改成了冬季长跑,有些学生长跑后会有些不适。“没有,我在抱自己呢!”她昂起头,灿烂地笑。一时间,我竟有种久违的感动。抱自己?多温暖的感觉呀。每个人,在出生之时就注定了要匆匆赶路。蹒跚学步,虽然踉踉跄跄,却也是一种跑的姿势。好在,身边不乏亲情和鼓励,即使磕碰,总有那么多温情的拥抱。大了,走得就会越加匆忙而专一,再也没有时间为一只路边的蝴蝶而驻足,为一声雁唳而翘首。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渴望别人的安慰、鼓励和拥抱。但岁月愈长,这些成为
>> 幻想的可能就越大。如果,真的没有那么多怀抱容纳你的脆弱,那么,像那个孩子那样,在累了、倦了、烦了的时候,找一个姿势,好好地抱一抱自己。然后抬头,加快脚步。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篇文章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呈现了一篇教育叙事的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讲了一个小故事。在走廊,偶然遇到一个半蹲着的女生,一段对话,说清楚了故事的基本情节。二是有了针对故事的思考和反思。整个倒数第二段,是女生的一句“抱自己”而引发的人生思考。三是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主张。最后
>> 一段,揭示了在没有他人可以给予安慰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从本质上讲,是找到了解决人生困惑的方法。这篇叙事文章,最后的指向是整个人生而非仅仅是教育,这恰恰说明了教育叙事不只是叙教育之事,也不仅是思教育之思。我们可以由生活事件来反思教育,也可以通过教育事件来反思人生。不过,教育叙事的写作,绝大多数都呈现这样一种格式:讲述一个教育故事,谈谈由故事引发的教育反思,说说自己由此得到的教育启示。这是最基本的教育叙事形式,也是最为简单的教育叙事文本呈现方式。
>> 一般会把教育叙事简化为“一个故事+理性反思+教育主张”。
>> 要尽量用描述性语言,避免使用解释性语句。比如:“那天,雨下得很大,我的衣服都被淋湿了。”这就是描述性语言,是我们所需要的。而“因为那天雨下得很大,所以我的衣服都被淋湿了。”这就是解释性语句,是我们要尽量避免的。还有就是语言要具体,尽量不用抽象语言。比如说天气热,我们可以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刚出门,衣服就湿透了。而不能一味地强调:天真热,真是太
>> 热了!
>> 文章主要内容是讲他接了一个新班级,学生都很自卑,不敢在课堂上举手。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学生慢慢敢于举手回答问题。当时,他把题目定为“学生学习习惯与自信心的培养”。我感觉这个题目太空太大,建议标题定为“教育就在‘举手’之间”。
>> 我曾经写过一篇《有意义与有意思》,说的是儿子生日
>> 那天,儿子想马上吃生日蛋糕,而我则想给他留下一张照片,便阻止他吃,结果弄得儿子哇哇大哭。就这件事,我从自己的“追求意义”和儿子的“在乎意思”两个方面进行反思,最终得出了一个明确的主张:“任何事情都有‘度’,一旦‘有意义’被过度关注之后,事情就会变得没有意思。而对于教育来说,一旦没有意思了,‘有意义’也就无从谈起。”
>> 除非,你拐个弯临近考试,我想用实物投影仪给学生展示单元试卷的标准答案,却怎么也找不到多媒体展台的钥匙。问学生,学生齐答:“好几天没有见到钥匙了,班主任已经调查过,就是找不到。”钥匙是不会自己跑的,一定有人给挪了个地方。“那真遗憾,答案只能手写了,费时费力的。”我做出很无奈、很痛苦的样子。教室里掠过一点淡淡的同情。“就是呀,要是有钥匙就好了。”很多人这样说。“唉!”随后是一阵叹息。我用余光瞄了瞄早就“心仪”的小家伙。果然,有丝压抑不住的幸灾乐祸浮在他脸上。“津伯,老师请你帮个忙好吗?”“干吗?我又没见钥匙。”“不是找钥匙。是请你帮老师把答案抄在黑板上。”“我写字不好,你找别人吧。”“别人都不如你写得好,答案也不多,才四五张纸,抓紧写的话也就一节课的时间,要是写不完下节课接着写,帮帮忙!”软话里透着一股强硬,意思是你别无选择。“那——我想想哈。我还是给你找钥匙吧,或许能找到。”四下瞅了瞅,“老师你看,钥匙不是在那里吗?”那瞅里,都有点装腔作势。顺着手指的方向,我看到钥匙静静躺在高高挂在黑板上方的音箱上。可以肯定,钥匙自己一定跑不到那里。但,只能笑笑。“谢谢你,帮我取下来吧!”桌子、凳子摞在一起,他身手敏捷,看起来很熟练,将钥匙顺利拿下来。“挺熟练的呀!”“是!哦,不是!”他笑,我也笑。只不过他挠着头,我没有。既然把钥匙藏在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就有他感觉很充足的理由;既然好几天都不愿意说出来,就不会在我的课堂上拿出来。除非,你拐个弯。
教育写作的基本姿态
>> 黑板上的“大王八”
>> 一次班会课,刚走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大王八”三个字。我顿时怒火中烧,心想:不知是哪个“捣蛋鬼”在搞恶作剧,我非得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揪出来,狠狠教训一番不可!刚想发作,看见几个同学在那里窃笑,更多的同学不知所措,等着我的雷霆之怒。我转念一想,不能发火,如果我大发雷霆的话,岂不正中了“捣蛋鬼”的“奸计”?我望了望仍在窃笑的同学,灵机一动,转而风趣地说:“不知是哪位‘大腕儿’的签名,龙飞凤舞的,还真有点‘明星范儿’!”还没等我说完,同学们已经笑得前仰后合,先前窃笑的那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素有“调皮大王”之称的小丰身上。这时,只见小丰像只斗败的公鸡,把头垂得很低,恨不能有条地缝钻进去。我看火候已到,话锋一转说:“好了,不说笑了。本来这节课我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和同学们商议,但我现在想知道,面对黑板上的这三个字,你们有何感想?请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同学们顿时议论纷纷,班长站起来说:“我认为在黑板上乱涂乱画,不是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随后,学习委员说:“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接下来,大家纷纷发言:“缺德!”“思想坏!”“乱写乱画,破坏环境。”……随着大家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小丰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我见教育的目的已达到,就想给他一个台阶下,便语重心长地说:“我想,在黑板上写字的同学也不见得有什么恶意,也许是想让大家欣赏欣赏他的书法,或者想给大家开展一个关于‘乌龟’的知识讲座。”大家会心地笑了,小丰也尴尬地笑了。下课铃响了,我刚走出教室门口,小丰便追了过来,红着脸对我说:“老师,对不起!那三个字是我写的,但我不是针对您的。今后我一定改正,行吗?”我望着他,使劲点了点头,说:“老师相信你!”这件事让我更加坚信:班主任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冷静,要思考如何处理才是最妥当的,不能随便发火,不能一味地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与教师平等的一员,采取最有效的办法,努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针对一个人的叙事写作
>> 学生点头称是,呼啦一下子散了,说是找自己的闪光点去了。
经这些小家伙一说,我也觉得有点奇怪,一个人变得这么快总得有点特别的原因吧。再遇到他的时候,周围正好没有别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一会儿,我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同学们都说你做了很多好事,很可能会成为下一周的‘最美人物’呢!”他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还不是您鼓励我的。”
这一次惊愕的是我了,我迅速在脑子里寻找自己什么时候表扬过他。
朝向成长的随笔专栏写作
>> ”在我看来,一个习惯用看起来纯属多余的方式避免伤害他人的人,一个如此小心翼翼呵护公共空间的人,肯定是一个有大道德的人。而我坚定地相信,一个有着良好道德素养的人,绝对不会采用反道德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成长。更何况,“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大德就是大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开花是未来的事情
>> 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
>> ,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原因是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个企图翻墙的年轻人。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是在法律管辖之下的一种人性良知。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一块铁板,应该都能做到。
叙事者·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 有一次,维佳又偷了别人的冰鞋,教师发现后让维佳悄悄返还了冰鞋,并让维佳参加学校的滑雪比赛。维佳在比赛中名列前茅,得到了这次比赛的奖品——一双崭新的冰鞋。教师又创造机会让维佳和比自己年龄小的男孩在一起滑雪,当维佳发现那个男孩十分喜欢自己的冰鞋时,主动提议:两人平分冰鞋,一人一只。小男孩十分高兴,维佳却有些后悔了。正当维佳为刚才的冲动感到伤心时,老师走过来劝维佳把另一只冰鞋也送给小男孩。维佳很伤心,甚至大哭起来,但老师装作没看见似的,坚持劝说维佳送出另一只冰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