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放学带孩子坐校车回家,孩子们上车之后便纷纷去找靠窗的位置。豆豆坐在窗边,想敞开自己这边的车窗,于是使劲把玻璃窗往另一边推,那边的孩子又使劲推了过来,两个人开始较上劲儿了。我担心会有危险,便将豆豆拉了出来。
没料豆豆忽然脸涨的通红,使劲地打我,我装作不理睬,本想让这件事情尽快过去。他的拳头却像雨点一样砸过来。我抓住他的胳膊不让他动,他就用嘴咬我,如同一头失控的小狮子。我有点不知所措,又想起爷爷曾经说过几次他的手或者脸被豆豆抓伤。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以前爷爷接他放学时他不讲道理打爷爷的场景。我问他:“以前爷爷接你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他满不在乎地哼了一声,斜着眼睛看着我。思维一旦扩散,就容易失去理智了。也许我这样问他,就是为下一步动作找个借口。
我把他拉过来,在他的屁股上“啪、啪、啪”打了三下。他的脸更红了,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掉,但他马上擦干,继续打我。我想我犯了大忌:一是打了孩子,还是在公众场合,这很可能伤害到他的自尊心。这时我内心也很难过,开始让自己平静下来,虽然后来还是打了他两次屁股,在他稍微好转一点时,我摸着他的头,把他抱在怀里。直到这时,豆豆才嗯嗯得哭出声来,小脸渐进地由红转为白,恢复平静。
推窗事件之后,坐校车时他还是会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窗户的位置,但是会看看我的态度,动作没有那么激烈,有时候他会主动地去让其他的小朋友坐在窗户边,自己去找其他的乐子。
几天之后,某个晚上,临睡前他站在卧室门口,有点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上次我错了。”我问:“是哪一次?”他说:“就是我推窗户的哪一次。是我不对,我觉得不应该打你。”
他的主动道歉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这是做对了还是我被宽恕了,我真的不好说。
亲爱的孩子,我发现自己也有很多东西无法表达了。家长在自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争抢时都会有一种矛盾的心态,从礼节和行动上,一般是会要求自己的孩子谦让的;从竞争的意识上讲,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得这场争夺。我们容易把孩子现在的争夺投射到他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上,而由此产生一种优势或又不安的感觉。当然这种投射是一种幻觉。其实还有另一层心思,即不管自己怎么对孩子,都不希望孩子在外面受委屈。孩子,妈妈肯定心疼你,心疼到都不好意思跟你说“对不起”,我也知道这种心疼是狭隘的,抛开情绪,我必须看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我仍然不知道推窗户事件里,我的举动在哪里触犯到了孩子。也许是他特别不喜欢我拉他的那种方式;也许是以前爷爷阻止他的时候他就是这样干的;也许是因为我阻止他的时候,他已经感受到我内在的情绪,以及在这种情绪中隐藏的我对他的否定。面对他的盛怒,我进退两难。 当我抓住他挥动的双臂时,我也在问自己:“我现在能抓在读幼儿园的你的双臂,我能抓住读高中的你的双臂吗?我怎么帮助你,帮助我自己?
生气的人也是脆弱的。豆豆容易生气是他不愿意让人否定,他用生气来对抗否定,他不知道还有其他的办法,而我用打屁股的方式来制止他的暴力,也不是什么好的示范。 我没料到的是孩子主动向我道歉。他为什么要向我道歉?我为什么不道歉?我该不该打孩子的屁股?再次面对体罚这个问题,我确实有一些要说:
之前,我一直认为体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操作不好、祸害无穷。作为体罚的受害者,我也知道那种滋味是多么难受。可是,在中国类似“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之类的古训家喻户晓,这些称之为教育的观点应该不仅仅是粗俗、无知那么简单。
为了这个问题,我去年做过一个短暂的调查,一个同为妈妈的某大学心理学教师告诉我,她主张体罚,是立即体罚、严格实施。她对待自己两岁的孩子就是这样,如果超出规则,孩子就会有相应的惩罚。她给我看了她的理论介绍,里面的行为主义观点以及强化理论我也明白;在一些研究上也表明体罚能够让孩子更加明白边界。
我当时又看了一本书《体罚的历史》,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更加纠结,也对人性的残忍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不说凶神恶煞的那一批,就算是平时文质彬彬的绅士、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都可以做到对暴力麻木不仁,甚至让人不忍直视地施暴。体罚几乎是人性的一个部分。没有挨过打的孩子也会打人,一旦接触暴力的镜头都是本能般的睁大眼睛。所以,简单地回避体罚也不是理智的,而滥用体罚更是无底的深渊。
通过这次的经历,我如实地觉察自己的状态。作为教育,我想更重要的是分清体罚那一瞬间的动机。体罚是一种工具,关键看是谁在用。有人用体罚给人带来毁灭,有人用体罚来发泄自我的情绪,有人用体罚来提醒做事的界限。
如果是出于逞强;高举的手打下去的是敌人
如果是出于发泄,高举的手打下去的就是奴隶,
如果是处于爱,高举的手告诫的是界限。
在对孩子实施体罚之前,大人要先看清楚自己的心态。也许有的家长不忍心打孩子,我赞叹其安忍;也许有的家长也和我一样打过孩子,我想先不要无端自责,理性地去看待这件事。在打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尽量让自己处于理智的状态。当然,如果那时举起的是一双失控的手,打在孩子身上,可能会打跑孩子该有的东西,又打出孩子不该出现的状况。
反思推窗时间中我的状态,我承认我还分不清楚发泄和爱的界限,我有因为当时你没有给我面子而打你,我没有完全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对不起,孩子们,我会收起这双失控的手。
这头小狮子在向我道歉之前,还自己用手机录了一段话,内容是:(如何能够连接上来?)
“噢,妈妈,我就是老是会生气的。就是我一直碰到坏事会生气,就是不知道为什么?
你说你不知道为什么会“碰到不好的事情就会生气?“我知道为什么?但暂时还不知道怎么告诉你。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但是在你生气的时候,我会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