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咫尺的师生通信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个性的孩子,有的性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他们对情绪情感的表达以不同的形式展现,而最不容易被发现的便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所表达的情感。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沉默寡言,将好的坏的都放在心里,靠时间去消化,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这样的习惯,如果是积极情绪还好,但如果是消极情绪,积攒过多一定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成长。因此,站在心理健康的角度,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想办法,给予正在发展中的孩子多种“输出”通道,让他们从小习得排解苦闷的方式。
李镇西老师针对这样的问题,他采取了与学生进行书信沟通的方式。一方面书信能够以独特的形式保证基本的隐私,让沟通建立在足够信任的基础上,充满安全感;另一方面书信能够让师生沟通的内容不受情感的限制,不会让学生碍于情面不敢表达。书信沟通是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的师生沟通形式,在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成年人的交往都以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为主,而学生没有便利条件,他们的情感表达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便难以了解更多交流沟通的途径,这也是时代发展产生的弊病。作者强调,与学生保持书信沟通需要注意三点:1、巧妙联系,为书信沟通的建立寻找到一些契机,使学生卸下一定的防备心,坦诚相待。2、内容不限,书信沟通的内容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自由,不要总局限在学习相关。3、平等对话,与学生的沟通切忌以长辈的姿态进行说教,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关于书信交流我的想法是,可以在班级设立信箱,学生自愿投稿,与此同时也要找准时机引导学生善于表达、勇敢表达,这就要在前期如作者所说那样,注意书信交流的方式,奠定书信交流的基础。我之所以想到在班级设立信箱,也是觉得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我的习惯,他们发自内心的话语可以通过信箱向老师传递,多一种和老师沟通的途径。比如,我的班里前段时间有个学生无缘无故丢了一盒水彩笔,多次寻找且思想引导未果,让我一度为这件事发愁 ,今日看到作者讲述的这个方法以后,我便萌生设立信箱的念头,因为信箱的设立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班级的“奇异”事件。
其实,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书信交流的方式父母也可以借鉴,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他们越发会将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形成自我独立的世界,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越想了解叛逆的孩子越是困难,甚至无从下手。如果父母与孩子时间也养成书信沟通的习惯,一来我们能够保证孩子的情绪会有输出的方法,二来也能通过书信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懂得他们在哪个阶段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