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
一、寄予厚望的乳名
按老家的习惯,我们除了学名外一般都会再起个乳名,讲究的人家会起个好名字,既有寓意又喊起来琅琅上口,而大多数普通人家都是更注重喊起来顺口的。我的乳名是曾祖父起的,在父母的描述中,曾祖父教过私塾,在我们老家十里八乡是很有学问的人,非常受人尊敬。也许是“人老隔辈亲,爷奶疼小孙”的缘故,对于我的出生,他老人家也是非常高兴,很郑重地给我起名“栋梁”,希望我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母亲说,我会走路后就喜欢让曾祖父背着我玩,他老人家也从来不烦。我的生日也是曾祖父记得最清楚,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我马上要过三周岁生日的时候,不料曾祖父突然去世,母亲说那天上午他老人家还念叨马上就是小栋梁的生日了,下午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实话,我很惭愧的是,无论怎么努力回忆,脑海中始终没有清晰的曾祖父的印象,这很对不起一直疼爱我的曾祖父,只能希望有下个轮回,能有机会好好的孝敬他老人家。
二、母亲的小跟屁虫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我们姊妹四个,哥哥是老大,中间两个姐姐,我最小,所以自我感觉从小跟父母的感情最深。因为父亲在外做水产生意不常在家,所以我从小就喜欢黏着母亲,是一个十足的小跟屁虫。
冬天,我的脚总爱冰凉,容易冻伤,晚上常常睡不着觉,母亲心疼我,就把我的脚塞到她的怀里,用自己的体温给我暖脚,结果时间长了,母亲留下了胃寒的病根儿,在以后很长时间内都不敢受凉,也不敢吃凉的食物。这是我长大之后一直都很内疚的地方,也发誓要好好的孝敬她。
记得小时候母亲教了我一首儿歌,据说还是姥姥教给她的,我至今记忆犹新。内容是“小白菜,泪辣心,不对娘亲对谁亲,不是娘亲咋长大,长大要报娘的恩”。原来是唱着很乖很开心,现在则是深深镌刻在心里。
三、动和静的结合,既爱看书又调皮捣蛋的追风少年
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一动一静都特别突出的矛盾。静的方面,记忆中我从小就爱听传统戏曲,听坠子(评书)。那时候电影很少,有条件的人家里有红白事的话都会请县豫剧团过来唱几天的大戏,三里五村的我就很兴奋的跑过去听,有时候和爷爷一起,有时候小伙伴们一起。其他同龄人大多是跑着看热闹,而我却看的专心,听的津津有味。那时候比较流行杨家将的系列戏曲,演出的最多的如《穆桂英挂帅》等,我就比较纳闷,记得还追问爷爷,怎么每次都是穆桂英领着兵出征,到底胜利了没有?爷爷就告诉我,这个啊书里面有结果,得自己看书。于是我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爱上了看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书的内容和种类也日渐繁多,从连环画,评书演义,武侠小说到名人传记,四大名著,散文集等等。记得在我6、7岁的时候,在小伙伴们都在热闹玩耍的时候,我却能耐着性子一个人静静的看书,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夏天时蚊子比较多,我的脚上,腿上总是不知不觉被咬出很多包。晚上回到家才感到又痛又痒,那时没有什么蚊不叮,花露水之类的,母亲就用普通的肥皂水给我擦身体,感觉很快就好了。
而动的方面就难免惹母亲生气,有时候还会狠狠地揍我一顿,这时候两个姐姐就比较护着我或领着我跑出去。我的同龄人比较多,因为热情大方,我是有名的小孩王,天天带着一大群小伙伴们疯跑。兴致一来难免会戳点事儿,惹点儿祸。记得有两件事特别突出:一是有一次自己在家找什么东西,结果翻到了母亲的钱包。按当时的条件,估计也没几块钱,我好像拿出来两毛吧,在街上小卖店里买了一二十块糖,不但分给小伙伴们,回到家还给姐姐们和母亲吃,假托是隔壁小婶给的糖。后来很不幸谎言被揭穿了,我承认了拿钱的事儿,结果被母亲盛怒之下好好修理了一顿,从此记忆深刻,再不敢拿父母的钱。二是有一次带着大伙儿爬我家的房顶,在挨的近的房子之间跳来跳去,看谁最勇敢,结果不小心把厨房的烟囱推翻了,幸好下面没人,要不然闯祸更大了,直到现在偶尔想起还后怕不已。那次自己也确实吓坏了,到天黑了该吃晚饭时还一直躲在别人家不敢回去,后来姐姐们喊了我几次才回家。记得回家后母亲并没有打我,先让我吃了饭后才和我说这件事的严重性,最后罚我跪了一个小时面壁思过。
母亲对我的疼爱和严加管教也是同步进行的,每次我惹了祸从不姑息,说真的我记忆中小时候没少挨母亲揍,但从来没有恨过她,与母亲的关系从小到大一直很亲密。长大后也会想起那年少时诸多的调皮捣蛋的事儿,衷心的感谢母亲通过言传身教把我打造成一个正直善良而又积极乐观的人。
这就是我的童年,充满了无数温馨记忆,满满幸福而又丰富多彩的美好时光。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的呵护和关爱,我也会把幸福和快乐进行传递,也会更加深深的爱他们。
媳妇儿在正式成为我们家庭一员后,也断断续续从母亲或姐姐们口中知道了许多我小时候的糗事,现在还不时的拿一两件事取笑我,笑声中却是那么的温馨。当时觉得天大的事,现在可能只是会心一笑!人生不就是这样吗,都说人生如戏,可是它只能往前,却再也回不去。每个人注定要经历很多,有欢笑也有泪水!但不必刻意雕琢,因为每一段时光都有它独特魅力,弥足珍贵,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