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虽说知足常乐,但是不知足似乎才是人的本性。因此,我们关注的焦点,总是在我们的不足上。人们缺少什么,就会谈论什么!话题离不开钱的人,往往是因为缺钱;谈理想的人,多数是因为理想还没实现;“不忘初心”之所以流行,不过是因为大家早已忘记“初心”!而自己最近跟身边朋友们聊得最多是“幸福”—— 因为大家都在找“理想的”工作!
我们仔细想了想自己的朋友里,哪些人是幸福的。毕竟在一个人心普遍浮躁,竞争和攀比无所不在,以金钱为主甚至单一的衡量人的标准的时代,真正幸福的人,实在太少!或许是因为我们都还年轻,圈子又小,得出的大致结论竟然不是那些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却是收入一般,但是工作稳定,比较安于现状的朋友,可能比较幸福,比如公务员和教师!
我们还大致的臆想了一下,他们可能的幸福生活:每天能够比较按时的上下班,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社会地位也不错……然而,正当我们异想天开的时候,机智的胡博士弱弱地提出一个颠覆性的问题:他们真的幸福吗?
二
让我们来看看《一地鸡毛》里,那个国家某部委公务员小林的日常。他原本是一个意气风发又带点理想化的大学生,读书时还偶尔写诗自娱。然而,故事的开始,却是因为一块馊了的豆腐,跟同是大学生曾经也温柔浪漫的老婆,大吵了一架。全书共七章,每章一两个现实而琐碎的问题:偷水,老家来人,孩子上学,老婆调单位,与保姆的关系,医患关系等等。
成书于上世纪90年代,今天看来,虽个别具体的矛盾或许发生了变化,但是问题的本质还是一样,就像结婚“三大件”,虽然随着时代的不同,具体的内容有变化,但是“三大件”还是一样都不能少!何况,小说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如今只是变得更严重而已!前阵子,带着孩子来体验了一下爱尔兰教育的表姐,回去之后,因为小朋友上学的问题,常常“气急败坏”,说入学不易,要跟老师搞好关系,要上学前辅导班,不能输在起跑线种种!
三
此书的精彩,不仅在于准确地把握住了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生活在一地鸡毛的琐碎中,普通人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还在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可谓入木三分!试看一段:
“ 一到购买冬贮大白菜,小林的心情是既焦急又矛盾。看着别人用自行车、三轮车、大筐往家里弄大白菜,留下一地菜帮子,他很焦急;生怕大白菜一下卖完,他拉了空,冬天里没有菜吃。等到挤到人群里去买,他心里又觉得是上当。年年买大白菜,年年上当。买上几十棵便宜菜,不够伺候他的,天天得摆、、晾、翻,天天夜里得收到一起码着。这样晾好,白菜已经脱了好几层皮。一开始是舍不得吃,宁肯再到外面买;等到舍得吃,白菜已经开始发干、萎缩,一个个变成了小棍棍,一层屋揭下去,就剩下一个小白菜心,弄不好还冻了,煮出一股子酸味。每到第二年春天,面对着剩下的几根小棍棍,小林和小林老婆都发誓,等秋天再不买大白菜。可一到秋天,看着一堆堆白菜那么便宜,政府在里边有补贴,别人家一车一车推,自己不买又感到吃亏。这种矛盾焦急心理,小林感到是一种折磨,其心理损耗远远超过了白菜的价值。所以今年一到秋天小林便下定决心:坚决不买大白菜。与老婆商量,老婆也同意,说把冬贮菜的亏烂刨下去,也不见得便宜到哪里去。于是他们今年真没有买大白菜。但这样仅坚持了三天,小林又扣上棉帽子排到了买冬贮菜的行列。这并不是小林的意志不坚强,而是今年北京大白菜过剩,单位号召大家买“爱国菜”,谁买了“爱国菜”可以到单位报销。这样,不买白不买,小林和小林老婆马上又改变了最初的决定,决定马上去买“爱国菜”,而且单位能报销多少,就买多少。”
虽然没有冬天囤大白菜的经历,但是类似的事情,我们多半是做过的,比如传说双11囤半年卫生纸的亲们,对这里写到的矛盾心理,一定是熟悉的。而书中这样生动的心理描写,还有很多,比如一开始小林排队买豆腐的心理; 孩子感冒,去医院看病,对医生的不信任;比如老婆调工作,孩子要上学,送什么、怎么送礼等等,真实得让人无法回避,令人窒息。
此书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还有其中的各类人物,构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想起北岛那首一字诗:《生活》——网!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张密实的关系网里,查水表的老头与县委书记有关系,农村的小学老师转一下在北京有局长的关系……。想起曾经的听过的一个说法:最多通过5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虽然“5”个人不一定准确,但是我确实相信,10个人以内,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情之网根本逃不掉!然而,在这张密密无缝的大网里,连接的力量却相对简单,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提一句,没有攀比,没有伤害,至少没有那么大的伤害。我觉得这是文中“印度”家庭存在的意义!
四
勿以恶小而为之。
现实虽不是恶,但如果想要生活得不那么功利,不那么庸俗;守住一定的底线,保持一颗热情有温度的心,是必要的。
很多人在现实中,慢慢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可以甩锅给现实的人世,因为,确实,如果我们还在为生存而挣扎,那么一个馒头,真的就足以让人放下“节操”了!然而,小林并不是此类! 从一个浪漫还带点诗意的大学生,到活得模糊不可辨认,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步步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比如放下“清高”去给朋友卖鸭子,比如收了查水表老头的“礼”。每一次对现实的让步,放低自己的底线,其实都得到了某方面欲望的满足。于是,在现实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我总觉得,生活给我们真正的暴击,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大灾大难,而是在现实的琐碎中,不知不觉,就把脆弱的理想主义者,一个个打倒,然后大家就舒舒服服的躺着,再没有个性与棱角!
五
故事的最后,“小林对老婆说,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象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舒服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
那么真实的感叹,却令人压抑!
有一天傍晚,沿着小河边的绿道慢跑,温暖的夏季,繁花盛放,五彩缤纷,与翠绿的林荫,共同构成了一个无比和谐却美丽多彩的世界!试想一下,如果自然里,只剩下一种单一的植物,哪怕是各人心中最美丽的花朵,真的会好看吗?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每个人都应该,甚至有义务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这样“舒服”的生活,真的是幸福吗?或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