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读懂标准,才能达到标准。只有知道什么是“好”,才能真的做得好。
以非常专业的眼光和文笔,配以实战案例,王鹏程老师精心为我们过经过脉地解读了“我是好讲师”大赛的标准。强烈推荐给大家。精读此段文字,不逊于参加任何一次专业的TTT培训。
从评分表里可以看出来,总分100分,内容占比最多,40分;场控其次,30分;演绎是20分;最后是形象,10分。
内容一定是占比最重的,然后是培训师对整个过程的把控。这也是我对培训的理解。舞台技巧、肢体语言属于锦上添花,永远不能喧宾夺主。
一、内容
课程内容理论创新,联系实际,实用性强;具有深度;逻辑严谨;课程PPT质量上乘。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适用程度、专业深度、逻辑结构、视觉呈现。
1.适用程度
课程内容与工作密切相关,符合实际应用需求,适合企业内部推广;有丰富的企业内部相关的案例、数据等信息,企业内部专属性高。
适用程度的评分标准如下:
优:课程内容密切地联系学员的工作实践,直戳学员的工作痛点,且能够巧妙穿插企业内部的典型性、代表性案例。
良:课程内容较好地联系学员的工作实践,较多使用企业内部相关的案例、数据等信息。
中:课程内容与学员的工作实践有一定关联,使用少量的企业内部相关的案例、数据等信息。
差:(略)。
关于适用程度,提醒参加比赛的培训师,你选择的主题,一定,一定,一定,是市场上有需求的!这个需求,可以分两个角度。
一是有B端需求,就是企业有内训的需要。每次比赛,评委大都是来自名企的企业大学校长、人力资源/培训总监。他们很在意你设计的这个课程,是不是企业方有需求的。二是有C端需求,就是个人用户有需要。你的课,至少是有一个市场,哪怕这个市场目标群体很小,都没有问题。
2.专业深度
能够对自身工作经验进行充分总结,形成规律、方法、技巧等进行传授,课程内容不仅具有理论高度,或理论创新,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学员的实际工作问题。
专业深度的评分标准如下:
优:课程内容有理论高度,或理论创新,能够帮助学员举一反三。
良:在课程中能够反映出讲师对专业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能够深入浅出地解决学员的实际工作问题。
中:在课程中能够反映出讲师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能够根据学员的实际工作问题进行适当延伸。
差:(略)。
无论是平时授课,还是参加比赛,选手一定要选择自己擅长的主题,这样才可能讲出专业深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般的主题,通用类的主题,如果内容里没有点儿独特的东西,毫无胜出的可能。比如每年大赛,都有很多选手讲高效沟通、情绪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等等。
下面坐的那些评委,在这些主题上,讲得比你还好。如果内容里没有新鲜的,更为专业和独到的信息,是不可能征服他们的。
还有关于保险的主题,每年也有很多理财规划师参赛。但据我观察,几乎没有这个主题的选手能够胜出。原因就是,大家都是人云亦云,听不到新鲜内容。专业上不仅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创新。
3.逻辑结构
课程讲授逻辑清晰,思维缜密,善于总结归纳、抽象概括。
这部分的评分标准是:
优:在课堂上能随时总结和归纳,并能转换成方法论;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有效从个体案例中提炼一般规律,并转化为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
良:授课时逻辑清晰,思维缜密;在课程的研讨和练习中,能够迅速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严谨。
中:课程内容结构清晰,但授课时思维容易发散。
差:(略)。
课程的逻辑结构,最重要了。
一个好的培训,不是简单地罗列今天我要讲一二三点。重要的是,这一二三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在第一章左脑的部分讲的模型,就是升华逻辑结构的,如果你能造出模型,在这部分就能木秀于林卓然独立,给评委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比如,每年都有很多选手,讲“赞美”这个主题。如果你讲赞美的三个原则,是真诚、及时、具体。这就不够好,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呢?如果我能随便拿第四个词来替代其中的一个,比如用“当众赞美”换掉“及时”,你的逻辑结构,就不是完美的,存在漏洞。
4.视觉呈现
课件模板选择适当,画面风格统一,与讲授内容及所在领域特点相匹配,有一定美感;课件全篇文字字号、颜色运用合理、统一,图表设计美观,搭配自然。
评分标准如下:
优:课件内容经过精心设计,美观精致。通过合理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帮助课程内容的展现,能为学员理解授课内容提供较大帮助。
良:设计简练大方,格式编排科学合理,能为学员理解授课内容提供一定的帮助。
中:能够简单使用图形模板(包含PPT自带的SmartArt图形模板和其他渠道收集的图形模板)进行构图,能够对格式进行简单编排。
差:(略)。
这项,就是评价你的PPT做得怎么样了。我始终认为,这个分数,是最容易拿的,在这项上丢分,是很可惜的。
每次带选手参加比赛,我都要求他们,一定要请PPT高手帮你美化课件。10分钟的比赛,10页左右PPT,是比较理想的。
每页上面,字不能太多。能用字,就不用短语,能用短语,就不用句子。能用图表,就不用文字,能用图片,就不用图表。用视频的话,直接插入到PPT里,不要用超级链接,更不要退出PPT,再去打开视频,这都很不专业。
二、场控
现在来看场控,场控有30分,仅次于内容。场控指巧妙提问,有效反馈;合理控制时间,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异议和突发情况,表现出快速的判断及应急能力,通过有效的引导控制,化不利为有利。场控包括以下两方面具体内容。
1.提问反馈
根据课程内容精妙设计提问环节,并及时给予学员有建设性的反馈,既调动学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强化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
评分标准如下:
优:提问环节设计精妙;反馈具有建设性,使学员深受启发;同时合理运用追问,深化主题。
良:能够恰当设计提问环节,问题较为有力;反馈明确具体,使学员有所收获。
中:提问互动设计较为生硬,问题质量一般;仅作“谢谢”“非常好”等简单反馈,对学员关注度不够。
差: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没有提问互动环节设计,现场气氛沉闷,学员无精打采。
提问需要注意这样两个要点。
第一,尽量别向评委提问。评委很忙,你在讲课时,他们都在专注地评分,很可能没有很专注地听你的问题。再者,万一回答不上来,也尴尬。
第二,要现场找托儿。为了做好互动,避免冷场,比赛时要提前找好托儿,你提问,确保下面有人互动。托儿可以是亲友团,也可以在比赛前,和现场其他选手做好沟通,到了提问环节让他们支持一下。
2.场面把控
对课程进度、互动式教学法组织、异议处理、突发情况控制合理,善于吸引学员注意力,学员感觉舒适。
评分标准如下:
优:巧妙处理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混乱或冲突,既确保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又照顾了学员的情绪,让学员在课堂中产生的抵触情绪降至最低。
良:合理控制时间进度和内容进度;案例、练习、讨论、游戏等互动式教学法组织过程条理清楚、指令明确;在现场能采取较细腻的方式来平息混乱或化解冲突,确保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中:基本控制时间进度和内容进度;案例、练习、讨论、游戏等互动式教学法组织过程条理基本清楚、指令基本明确;现场出现混乱或冲突,往往采取压制的方法。
差:课程明显超时,或过早结束课程;案例、练习、讨论、游戏等互动式教学法组织过程条理不清楚、指令不明确;现场出现混乱或冲突,往往采取忽视的方法。
场面把控,核心点有两个。
第一,各种互动的指令清楚。指令不清楚,场面就很可能控制不好。比如提问之后,要求大家举手作答,还是口头直接回答;小组讨论是几人一组;讨论多长时间,讨论出什么样的结果;游戏该怎么做等等。
第二,时间把控。一般培训师比赛,时长是10分钟。超过10分20秒,或者低于8分30秒,都是要扣分的。
所以我对带过的选手,要求他们必须写逐字稿。
一字一句背好,把所有时间涵盖在里面,包括游戏互动时间,问答时间,等等。全部授课时间控制在9分40秒左右,加上现场突发的情况或互动,10分钟也能结束。
那些总决赛取得佳绩的选手,无一例外,之前都做了大量练习。很多成绩一般的选手,都没有认真备赛。直到总决赛开战,稿子还没确定,台词还不熟,那站到台上,不就完了!脑子里一直在想词,何谈从容淡定啊?
三、演绎
演绎指善于运用声音技巧,轻松带动现场气氛,有效影响学员情绪和思路,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丰富。演绎包括两个指标。
1.语言表达
普通话标准,语音清晰,声音有力,快慢得当,抑扬顿挫,有效运用声音改变情绪,加强感情效果。
评分标准如下:
优:富有魅力、用语精巧、引人入胜,能够让学员如痴如醉。
良:快慢得当、抑扬顿挫、语言生动,能够抓住学员注意力。
中:吐字清晰、表述流畅、措辞准确,能够让学员理解接受。
差:发音不清楚,表述不流畅,声音单调,使用“口头禅”。
这个部分,主要指声音和发音。比赛中,那些声音有魅力的选手,是占便宜的。这个方面,参赛的选手,可以找一些训练声音的老师或者课程学习一下。发音主要是平卷舌,这个不好克服。那么怎么避免出现错误呢?方法是,提前备好稿子,练习时找观众听,观众指出的部分,要么刻意练习念对,要么就把容易出错的字删掉,改成容易发音的字词。
另外,适当用些成语或者金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会发现很多培训师,讲课时语言太碎,太生活化,絮絮叨叨,没有重点。适当用几句成语或者金句,来替代没完没了的表述,做点睛之笔,可以显示出培训师的内涵。
口头禅,可以通过录音和录像两种方式,自己回听和回看避免。
2.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及学员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创新点,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评分标准如下:
优:契合目标学员特点,有新颖、精妙的教学设计;课程很好地做到凤头、猪肚、豹尾。
良:举例、类比、案例、视频等教学设计较为得当;开场、结束环节设计较为合理,并能够及时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小结。
中:有基本的举例、类比、案例等方式的运用;有简单的开场、结束环节设计。
差:只采用了纯讲授式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开场、结束环节的设计。
这个部分,要注意三点:
第一,开场和结尾的设计,要很讲究。开场如凤头,可以用提问、故事、视频等方式引入,抓人眼球。结尾可以用排比、故事、富有哲理的话语收场,意味深长。
开场,一定,一定,一定,不能太长。不管你用什么方式,1分30秒都要进入正题了。我们遇到过太多选手,前面铺陈太多,三四分钟还没讲正文,十分拖沓。
大部分课程,都会遵循why-what-how的结构展开,就是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主题,我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不管什么主题,在why的部分,都不用讲太多时间。大家更关注的是,我们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举例说明,你讲会议管理这个主题,why可以忽略。谁都知道会议管理很重要,不然会浪费时间和金钱,你就没必要在这个部分,再讲很多。讲情绪管理,都知道情绪管理很重要,都知道管理不好后果严重,你就可以一带而过,直接到方法和工具的部分。
第二,演绎手段要丰富。10分钟微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和一个大的培训一样,也要综合运用多种演绎方式。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正规的培训,8分钟,要换一种授课方式。那10分钟的培训呢?3分钟,你也得换一种手段。视频、故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员练习、游戏交叉使用,才会显得丰富多彩。
一般来说,10分钟可以采用1-3-3-2-1的分配方式。选手用1分钟来开场和引入,说个名字就行,不用花时间做自我介绍,更不用在首页PPT上放太多的经历、学历、资历。你再牛,也牛不过台下坐着的评委,除非你的介绍里,有能够凸显你在这一主题上的权威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用3-3-2的节奏,介绍你的核心内容。如果你的内容,分三个要点,这部分的时间,可以根据你的要点,灵活分配,可以是3-3-2,也可以是2-3-3,还可以是3-2-3,都可以。总之,即使是三个要点,也不要平均分配时间,重点要突出,详略得当。最后用1分钟,来总结并结尾。
第三,要注意演讲和培训的区别。这点,很重要。演讲和培训的区别,很大,很大,很大。10分钟的培训,很多人都认为,是偏演讲的。这没错,偏演讲,但不是演讲。说他偏演讲,是指培训师在台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和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培训相比,随意性和即兴发挥性差很多。这和演讲的背台词很像。说他不是演讲,因为演讲只是培训的手段之一。培训是左脑和右脑的结合,而演讲更多是激发听众的右脑,调动听众的情绪,或激动,或悲伤,等等,只是培训的手段之一。
我印象很深的是,2019年“我是好讲师”大赛,江西一个选手总决赛选我做导师。她非常擅长演讲,声情并茂,讲到动情处,听众会感同身受,潸然泪下。我给她的反馈是,要平衡一下,更多在左脑方面下点儿功夫。因为培训,光给学员情绪上的触动是不够的。感动之余,还是要给干货的,学员听完,要能带走东西,这是左脑的功课。比赛结果,她的成绩,还行,但没有特别突出,无法走得更远。
和她一样,每一年,都有特别擅长演讲的选手,在“我是好讲师”大赛上折戟沉沙。演讲,只是培训演绎方式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全部。
四、形象
穿着打扮得体大方,情绪饱满,能够吸引学员注意;身体语言丰富、协调、自然。形象分,只有10分,在标准里占比不多。它包括两个方面:
1.仪容仪表
穿着打扮得体大方,精神饱满,整体形象健康、整洁,给人干练、自信、专业、有亲和力的感受。
评分标准如下:
优:仪表端庄,自信亲和,具有专业讲师的风采。
良:着装、化妆得体大方,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中:着装、化妆基本合适,展现一定的活力自信。
差:(略)。
这项,只有5分,说明在比赛中,不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男讲师穿西装、正式的衬衣,打着领带,穿正式的皮鞋,就行了。西装或衬衣要熨烫好,别有太多褶皱。而女讲师,穿职业套装,比较保险。
那些讲特别主题的,像茶道、花艺、舞蹈、周易等,可以穿着特定的服装,和讲授主题相符就可以。评委们,一般不会在这个方面太关注。
2.肢体语言
站姿挺拔、端正,表情自信、自然,具有亲和力,与学员眼神交流,走位合理,手势有力,与语言的配合到位。
这方面的评判标准如下:
优:眼神、表情、手势、走位与声音紧密结合,浑然一体,收放自如,自成风格。
良:眼神照顾全场,表情自然,手势轻松恰当,走位合理,引导学员注意力。
中:与学员有一定的目光接触,使用手势配合讲解,但不够协调,略显生疏。
差:(略)。
这方面,那些之前有过授课经验的老师,因为经常讲课,肢体语言运用就更娴熟和自然一些。
而那些没怎么站过舞台的选手,可以在比赛之前的几个月里,多去各种俱乐部练习。或者找有经验的培训师,在人家面前讲,听取反馈,并及时纠正。
以上,是对“我是好讲师”大赛评分标准的解读,正如我前面说过的,其他类型的培训师大赛,评分标准大同小异。因为,比赛也好,平时讲课也好,对培训师的评价,也不外如此。
每一个选手,参加比赛之前,一定要吃透这些规则。逐一地对照每一条评分标准,看看自己做到没有。那些很容易得高分的项目,比如着装、PPT,做到不要丢分。其他有难度的项目,看看怎么能得高分。
把规则吃透,不要搞那些没用的邪门歪道。因为评委来自五湖四海,我都不认识。评委们在哪个赛场执掌赛事,提前也不知道,都是临时抽签。
也不要在比赛过程中,试图送些小礼物。你给评委发放的东西,一定是和培训内容有关的,比如培训过程要用到的道具,或者工具。无关的东西,都无用。扎扎实实把培训准备好,才是王道。
东哥,2025.06.24